10月份的时候,为探寻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文脉渊源,我踏上了前往其故乡——湖南道县楼田村的旅程。这座藏于湘南腹地的古村,是 “出淤泥而不染”千古名句的诞生地,距道县县城仅12公里,沿道清公路蜿蜒西行,便可见它与濂溪书院、月岩连成一线,静静沉淀着千年人文底蕴。我曾于3月踏访此地,那时遍野油菜花簇拥着灰砖黛瓦,勾勒出春日鲜活;而此次10月秋游,才真正读懂这片土地在秋日里的静谧与厚重,每一帧景致都藏着古村与时节的深情相拥。
车至楼田村前,新修公路已将濂溪书院与古村无缝衔接,几步之遥便能完成从人文圣地到古村烟火的切换。村子停车场右侧,爱莲塔巍然矗立——这座新修古塔沿用周敦颐“爱莲”文化意象,飞檐翘角在秋日晴空下勾勒出利落弧线,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与其前方错落的古村建筑群形成古今呼应,为理学故里增添了庄重与开阔。
稻浪映古塔,秋风话濂溪。(图源:红网论坛@花滩河边)
驶入村内,爱莲路弯曲延伸,两侧栾树挂起橙红蒴果,乌桕染上浅绛秋色,每片叶都藏着秋的苍劲。进到爱莲湖前,38栋明清遗存的天井式院落静静排布,灰砖黛瓦在暖阳下泛着温润光泽,爱莲堂、感恩堂等核心建筑保存完好。推开虚掩木门,“吱呀”声划破村落宁静,天井里几片银杏枯叶随风轻旋,落在青石板纹路间;堂屋梁柱的木纹沉淀着数百年岁月,榫卯结构依旧牢固,如今仍是村民议事宴客的场所,柴火灶余温与老人们的笑语,让烟火气与古意温柔交融。周敦颐故居已辟为廉政教育基地,触摸着刻有岁月痕迹的木构件,凝视着堂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匾额,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哲思在青砖黛瓦间流淌,与秋风撞个满怀。
古院听风,匾额寻踪。(图源:红网论坛@花滩河边)
走出古院,村外稻田正上演最动人的秋日图景。因农户种植节奏各异,田垄间青黄交织,深绿稻叶带着倔强生机,金黄稻穗已沉甸甸弯下腰肢,在风里翻涌成浪,碎金般的光粒随波荡漾。没有统一收割时序,反倒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渐变层次——近村稻田初显金褐,远处仍带青涩浅绿,中间过渡着鹅黄、橙黄暖调,像大自然亲手调染的油画。站在村后喀斯特石山的凉亭远眺,青黄稻田顺着地势铺向天际,与古村青瓦、爱莲塔剪影、道山黛色构成层次分明的画卷;风掠稻穗的沙沙声,与巷道里老人的闲谈声、屋前鸡鸭啄食声交织,勾勒出最质朴的秋日韵律。
濂溪秋韵,古村风华。(图源:红网论坛@花滩河边)
秋日的楼田村,没有春日繁花的喧闹,却以古建的沉静、稻田的生机、古塔的庄重,书写着独属于濂溪故里的秋日叙事。每一处景致都带着时光厚度,每一缕秋风都裹挟着人文气息,这趟秋游,成为一场与历史、与自然的深度对话,回甘悠长。(图文/红网论坛@花滩河边)
征集公告:初冬暖意·时刻相伴|这个冬天,邀您做湖南的“温暖记录者”
立即投稿:岁暖时刻|初冬寻景×晒图解锁城市美好 网友优秀作品投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