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初,兆麟公园,万人空巷,看“冰灯游园”。松花江里的冰块将哈尔滨装点得美轮美奂,一种新形态冰雪艺术悄然绽放,现代冰雪文化由此开端。
2023年末,冰雪之城,“顶流”来袭,助“尔滨”破圈。一场需求与供给的全民狂欢在火热上演,“小金豆”们也身临其境地体会了交换冬天的温暖与浪漫。
敲响时光门楣,聆听历史回响。60年的创新与积淀,仿佛每一个场景都在描绘崭新的冰雪画卷;一甲子的成就与变迁,每一个瞬间都在讲述深层的文化新篇。
从地方节庆到国际名片的进阶之路
1985年1月5日,中国第一个以冰雪为载体的地方性节庆活动——首届哈尔滨冰雪节开幕,地点还是兆麟公园。2001年,哈尔滨冰雪节与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合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现代冰雪文化发展正式驶入快车道,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持续扩展。
多元艺术形式彰显冰雪文化底蕴
隆冬时节,哈尔滨宛若梦幻仙境,冰雪的浪漫色彩与文化气息在空气中弥散。哈尔滨是冰雕、雪雕、冰雪画、冰版画等冰雪艺术的发源地,冰上杂技、特技、魔术等冰秀表演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我爱你,塞北的雪》《下雪哈尔滨》《冰雪飞扬》等音乐作品脍炙人口……哈尔滨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向世界彰显着冰雪文化的深厚底蕴。
冰雪大世界开启文化百花齐放新纪元
冰雪传承在哈尔滨从未间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争先。
1999年12月31日,冰雪节遇上千年庆典神州世纪游。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哈尔滨充分发挥冰雪优势,运用大手笔,架构大格局,推出规模空前的超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央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全世界转播了庆典盛况,向世人展示北方名城哈尔滨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的魅力。哈尔滨现代冰雪文化也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开启了百花齐放的新篇章。
国际化浪潮中冰雪文化全面赋能城市发展
进入21世纪,哈尔滨冰雪文化以“国际化、专业化、创新化”为发展方向,冰雪元素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积极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随着2009年承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奥运冠军之城加冕,哈尔滨在向世界展示冰雪竞技实力的同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根植于冰城人血液中的冰雪DNA也在默默繁育、蓄势待发,从冰雪艺术到冰雪音乐、冰雪影视、冰雪教育……冰雪文化之花全面盛开。
冰雪刻入城市肌理的生态与人文融合
在哈尔滨的冬日版图里,冰雪从未局限于景区围墙。当冰雪与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相映成趣,与大剧院的流线形轮廓融为一体;当非遗体验、文艺演出与冰雪旅游深度交融,采冰节的号子与亚布力列车的鸣笛遥相呼应,这座城市早已将冰雪刻进了肌理。这些现代冰雪文化的演绎,时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着哈尔滨人与冰天雪地浑然天成的有机融合,也生动演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馨画面,更是哈尔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双亚冬之城”彰显冰雪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随着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举办,生机勃勃的冰雪运动、巧夺天工的冰雕雪塑、摩肩接踵的欢乐人群,充分彰显出哈尔滨冰雪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伟大创造力和不竭源动力。这片热情洋溢、开放包容的黑土地,正谱写着更新更美的冰雪文化乐章。
冰雪文化成为城市核心符号的基因密码
“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融合”铸就了哈尔滨冰雪文化的独特属性;近代开埠的国际交流与本土传统的碰撞,塑造了哈尔滨冰雪文化多元包容的底色和历史积淀;持续推动冰雪文化的艺术化、产业化、国际化,赋予了哈尔滨冰雪文化创新活力;冰雪不仅是景观,更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诠释了哈尔滨冰雪文化折射出的城市精神。这些清晰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哈尔滨冰雪文化这一城市核心符号和文化IP是城市历史、国际交流与人文智慧共同浇灌的成果。而将冰雪与城市精神、产业发展、全民生活深度绑定的模式,也为哈尔滨成为中国冰雪文化的标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续写冰雪传奇,打造“两山”理念忠实实践地
“来到哈尔滨,我们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成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习近平主席在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让人感受到冬日里冰城哈尔滨的活力,更为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奋斗的征途没有终点,冰雪的传奇仍在延续。
哈尔滨以其独有的故事、性格和气质,孕育了这座城市的冰雪文化基因,造就了最持久、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建设全域共建共享冰雪盛境来推动城市文化升级。全民亲冰雪、全城皆冰雪蔚然成风。
未来,哈尔滨将以冰雪文化底蕴和欧陆时尚浪漫的城市特质为基石,通过创新驱动,开拓冰雪新视角,延伸冰雪新触角,呈现冰雪文化之都的IP价值,全力打造“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忠实实践地。
记者:陈云朋
编辑:张琳琳
实习编辑:张攀婷
审核:常立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