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李家梁 记者 王菲)近日,在第七届中国科普研学旅游大会上,黄海湿地博物馆被评选为“十佳研学基地”。这不仅是一纸证书、一个称号,更是对博物馆在自然教育与公众科普领域持续探索的高度认可,也意味着博物馆已逐步成为中国研学旅行领域中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参与者。
黄海湿地博物馆是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展示窗口,馆内常设“国际湿地城”“黄海生态区”“候鸟迁徙”“淤泥质海岸”“和谐共生”五大主题展厅,另有室外展区盐城湿地博物园和铁道公园,带领观众系统性领略黄海湿地的自然与人文。
与世界自然遗产地实地研学受季节、距离、保护规定等限制不同,这里是一座“永不落幕的湿地课堂”,浓缩了整个黄海湿地的生态精华,系统化的展陈设计与逻辑清晰的参观动线,帮助研学团队建立起完整的黄海湿地生态认知框架。
依托指导单位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在科研领域的综合协调,黄海湿地博物馆研学团队持续推动科研成果向科普课程的转化。
围绕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构建起覆盖鸟类、哺乳动物及两爬、底栖生物、鱼类、植物、生境(地质地貌)六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并结合时令与节假日推出文博类主题活动。
目前,已开发150+可落地课程,每周常态化开展两期活动,自有招募渠道名额常呈“秒无”之势。全国各地众多知名研学机构除了组织团队常规参观外,更是主动寻求定制课程,彰显了课程体系的独特吸引力。
在指导单位的持续支持下,黄海湿地博物馆每月邀请湿地、候鸟及世界遗产领域的权威专家开展培训,逐渐形成了以“黄海湿地大讲堂”为核心的培训平台。这一平台不仅服务于内部讲师培育,也吸引了社会各界自然爱好者及有志于从事黄海湿地世界遗产研学工作的人士争相来这里进修学习。
未来,黄海湿地博物馆将继续秉持专业与热忱,打造中国自然研学的新标杆,让湿地与候鸟的故事在这里被更多人听见,让对自然的热爱在这里生根发芽。
(黄海湿地博物馆供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