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武昌斗级营城市更新项目二期开放
随着55家商户入驻
一店一景,渐成气候
还有老居民“重归故里”
在这里开了一家茶馆
老居民毫不犹豫回来开茶馆
斗级营可以拍到黄鹤楼正面。
坐拥蛇山与长江大桥风光,与黄鹤楼遥相对望,同户部巷紧密相邻,武昌斗级营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11月13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这里,只见蛇山脚下,绿荫掩映,竹桌竹椅间点缀着书法卷轴,茶香与墨香交融,三五好友围炉煮茶,听火车飞驰经过长江大桥的声音,其乐融融。曾峻岭正忙碌地穿梭于顾客之间,为大家点茶、添水。
“我家三代人都住斗级营,汉阳门曾经是武昌最繁华的渡口,从祖父辈起经营一家曾记茶铺,已有百年历史。”曾峻岭告诉记者,斗级营拆迁后,他们一家搬到了徐东,得知城市更新项目完成,他毫不犹豫选择回归,重开茶馆,续写与这片土地的缘分。武汉民谣歌手冯翔一首《汉阳门花园》唱火了汉阳门,这也是曾峻岭为茶馆起名的灵感。
汉阳门红茶馆。
“我们主推湖北茶,恩施玉露、利川红都很受欢迎,还可以喝到以前很受武汉市民喜爱的三皮罐凉茶。”曾峻岭笑言,如今的斗级营,变化可称飞跃,正是看中这里的历史底蕴,自己才决定回来。如今的红茶馆成为网红打卡地,不少短视频创作者都来此取景。
来自河南漯河的王先生和好友正在品尝利川红,“我们自驾经过武汉,决定来看看长江大桥,没想到环境这么舒适,坐着休憩喝喝茶,真是旅途中一件快乐的事情”。
汉阳门红茶馆夜景。
一店一景,丰富但不重复
记者注意到,斗级营每家店既有自己的风格,也与整体氛围十分融洽。除了茶馆和餐饮,还有书店、唱片行、照相馆、沉浸式剧场、文创小店等,丰富但不重复。
作为全国首家诗词主题书店,华拾书店负责人徐景政说:“关于黄鹤楼的诗词非常多,游客来武汉旅游一定会去黄鹤楼,斗级营正好与黄鹤楼遥相对望。”他认为,城市更新后的街区会吸引更多游客来了解武汉的文化。
华拾书店。
中国著名实业家、“纺织大王”徐荣廷的公馆坐落于斗级营,现在它变成了一座博物馆,同时还吸引拥有185年历史的照相馆立中堂来此开设分店。负责人曾建新介绍,他们主要提供复古造型拍摄、老照片修复等服务,受街区邀请,经过考察后,发现这里的文化氛围与立中堂的风格十分契合,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立中堂。
来到街区中部广场,阵阵悠扬歌声传来,闻清舍负责人海凡正在表演吉他弹唱,“在绿意中唱民谣,选择在斗级营开店,也是看中这片改造后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浓厚氛围,希望让更多年轻人接触音乐”。
为满足现代游客,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需求,斗级营引入了众多科技与沉浸式体验项目。
在解放路入口,一台名为“Robo”的机器人餐车成为焦点,其机械臂熟练调制饮品,不少孩子好奇地拉着家长驻足。餐车负责人陈旗告诉记者:“这是一台集调酒、咖啡和奶茶于一体的机器人餐车,来到斗级营后非常受欢迎,这是武汉的第一台,全国仅有三台,每天销量不错。”
游客围观机器人调制饮品。
另外,一座沉浸式剧场即将闪亮登场,观众可以沉浸式观看情景剧。在热青年造梦场,游客通过VR、XR技术,可以身临其境体验“樱花树下”或“千年前”等各种场景。
街区还设置了多个最佳摄影点,可捕捉火车穿行蛇山、黄鹤楼全景等动人瞬间。
VR体验。
“我们特别引入‘非标主理人经济’,以个性化、文化审美和社群体验为核心的商业形态,区别于传统标准化商业,十分受年轻人欢迎。”武昌古城斗级营策划经理刘玄夫介绍,通过深入挖掘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元素,打造“一店一景”。
斗级营街区焕然一新。据统计,目前斗级营日均客流达1.2万至1.5万人次,高峰期可达5万至6万人次。武昌城管等相关部门表示,该项目作为城市更新、“四线一口”环境提升的重要实践,成功串联起黄鹤楼、汉阳门与蛇山生态带,正成为武昌古城乃至武汉的一张“新名片”。
采写/摄影/|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费帆 白丹 王越 张雨琪
编辑| 王戎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