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同日报社 / 大同日报
周丽娟:深度挖掘“读行天下大同”文化内涵
“以往被视为旅游淡季的秋冬季,如今因研学旅行的蓬勃开展而热度不减。今年十月以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知名高校相继组团前来,使研学旅行成为拉动大同文旅消费、实现淡季不淡的重要引擎。”市旅游集散中心研学中心负责人周丽娟说。
11月12日,来自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的60多位校友在周丽娟及团队的精心组织下,在大同完成了学期五天的深度研学之旅,期间,他们在云冈石窟感受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迹,在华严寺、善化寺仰观辽金建筑之美,在市博物馆感受大同民族融合文化,并在大同非遗传承人的引领下,感受传统手工的精巧,体验大同美食的丰富多彩等,备感收获满满。
通过持续数年的精耕细作与口碑积累,市旅游集散中心研学中心精心塑造的“研学中国古都 读行天下大同”城市IP已深入人心。“大同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成熟完善的接待服务体系,从众多研学目的地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地区众多知名学府的首选合作伙伴,今年以来,中心接待研学游客已达3万余人。”周丽娟自豪地说。
据介绍,该中心创新打造“我在大同学非遗”十大IP课程,实现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并精心设计并推广4至5日的深度研学线路,吸引全国范围的散客与亲子家庭专程到访,标志着大同作为研学目的地的强大吸引力与市场新格局的形成。
“我们将继续深化全龄段研学市场布局,以更高质量的课程与服务,为将大同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学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周丽娟说。
李清:精心打造文创艺术特色研学
“这是用大同火山石做的雕刻,你看通过艺术的创意让沉睡的火山岩变身为承载大同文化的艺术载体,多么美!这是来自北魏时代的瓦当,同学们通过自己亲手做的拓片,是不是更能感受到魏碑的豪放和字间的吉祥?”11月10日,平城区马家小村鹿苑国际研学基地,基地负责人李清充满热情的讲解赢得参加研学活动的平城区某小学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近年来,平城区马家小村全力打造“鹿苑国际文化艺术园”,成功引入一批从事文化事业的精英人才和企业,以浓郁的国际化艺术小镇氛围,打造艺术赋能乡村建设的“大同案例”。该研学基地依托这片充满活力的艺术热土,凭借独特的“非遗传承+文化艺术研学+生态旅游”运营模式,迎来本地及全国各地的研学者,成为大同农文旅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一道风景。
“园区的主题‘跟着大师来研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借助大师的智慧与成就,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实践的体验,引导他们在真实的场景中主动建构知识、培养思维和能力。”李清说。研发大同药茶多年并成功申遗的她,近年转型教育与文创艺术相结合,将黑陶岩矿釉瓷器艺术立项于马家小村,并拓展艺术研学,备感新赛道前景广阔。
“当孩子们在大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件作品时,便将教育从平面的书本,引向了立体而广阔的生活,在真实的场景中,通过与大师精神的对话,点燃学生心中美育的火焰。”李清说。
康东:倾力构造青少年读懂中国的文化驿站
“大同是一座包容万汇的文化融合之城。当我们仰望云冈石窟,会感受到恢弘壮阔的伟岸气魄,在古都大同,包容并蓄的宏大气象无处不在。”11月11日,在云冈石窟,力人研学有限公司负责人康东对来同研学的北京石景山实验中学初三年级50多名学生生动讲述。
康东同时是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研学分会的会长,该分会今年初成立以后举办的第一项大活动就是成功举办北京千人研学团活动,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他说,研学分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度对接京津冀乃至全国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更多学校走进大同、了解大同、爱上大同。通过研学旅游这一新赛道,不仅展示大同的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更要将其转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今年以来,康东及团队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数十支近万人,今年冬季,还有多支北京的研学团队正在积极对接。通过精心设置的研学课程,让参与研学的同学如置身大同历史长河,与古人对话,与文明同行,对大同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产生前所未有的直观理解和情感共鸣。
“未来,分会将持续策划高规格研学项目,力争吸引更多外地学子来同研学,让大同成为青少年‘读懂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驿站。”康东说。
让大同研学游量质齐升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从顶层设计为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研学旅游已从“教育+旅游”的叠加,成长为承载多重价值的文旅核心业态。
采访中,我市众多研学旅游从业者见解高度共识:未来大同的研学旅游发展,将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型,全面进入“质量时代”和“内涵时代”。对于拥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古都大同,研学旅游前景广阔,需要从业者潜心开发丰富且优质的研学产品,将教育属性与旅游体验完美融合,真正为参与者的成长赋能,为大同文旅高质量发展创造长远价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