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雷山苗年盛大开启,万千游客与当地民众盛装齐聚,共沐苗年喜悦。

雷山苗年 吴常琛/摄
苗年期间,雷山县推出的“苗年长桌宴+开幕式+《仰欧桑》剧目+西江千户苗寨+郎德景区”等套餐产品备受青睐,其中238元套餐售出182张,326元套餐售出193张,正是“节赛引流”转化为实际消费的真实缩影。
从“各自为战”到“全域联动”,黔东南完成了一场深刻的转型升级。2024年8月启动的景区联动改革,构建起“州级统筹、县级实施、各方参与”的全新格局。以西江、镇远、肇兴三大景区为支点,串联全州资源,创新推出“一景一节一赛”模式,将全年活动精准划分为四大主题季,真正实现了“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天天有亮点”。

雷山苗年 蒋鸿琪/摄
“我们不再只满足于‘过个年’,而是要把苗年打造成可体验、可消费、可记忆的文化产品。”雷山县文旅局局长文兴渊表示。通过固定节期、拓展活动、加强传播,苗年已从一个传统节庆,演变为吸引全国游客与摄影爱好者的文化盛事。
雷山苗年期间精心打造的11条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得以深入苗寨人家,亲身参与打糍粑、绣苗绣等民俗活动,实现了从“看热闹”到“深度体验”的转变。“在这里,文化不是展柜里的标本,而是可以触摸、参与的生活方式。”来自都匀的游客蒋贵云深有感触地说。

雷山苗年 蒋鸿琪/摄
亮眼的数据印证了这场变革的成效:仅2025年苗年开幕当天,雷山县就接待游客5.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49.29万元。
“村超”“村BA”“村T”“村歌”——四大“村字号”IP的集体破圈,成为黔东南节赛引流的精彩之笔。榕江“村超”吸引全球32国媒体实地探访;台江“村BA”网络曝光量突破1000亿次;凯里“村T”让苗绣登上巴黎时装周;黎平“村歌”让侗族大歌响彻国际舞台。

“村BA”比赛精彩瞬间 杨晓波 /摄
黔东南州着力推动的“民族节日共庆、民族体育共享、民族村寨共居”三大行动,构建起主客共享、居旅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从雷山苗年的长桌宴到“村BA”的篝火狂欢,贯穿全年的节庆赛事将短期流量转化为持久留量,推动乡村文旅实现从“季节狂欢”到“常态繁荣”的深刻变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鸿琪
编辑 李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