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小的“身形”可轻松塞进口袋,千年文物纹样跃然封面……11月12日,新疆博物馆文创区内,一款兼具文化品位与实用性的迷你方本,成为游客打卡必入的爆款单品。
新疆博物馆推妯的迷你方本文创产品。陈重阳摄
“本来只是随便逛逛,看到本子上的花纹就走不动了,我要多买几个送朋友。”游客李嘉斌说。这款被圈粉的迷你方本,创作灵感源自新疆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三款设计的纹样均承载着厚重历史——红地对马纹锦款,来自于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唐代文物,红色地仗上的有翼飞马灵动飘逸,绶带漂浮的姿态再现了唐代织锦的精湛工艺;绿地对树纹锦款,取材北朝服饰残片,灯树纹、对羊纹、对鸡纹构成的图案,还原了上元灯节火树银花的古俗;树叶纹款,则源自公元3世纪的栽绒鞍毯,菱格树叶纹简约高级,棕、白、红等多色绒纬织就的纹样,见证了古代西域的纺织技艺。
新疆博物馆推妯的迷你方本文创产品。陈重阳摄
除深厚的文化底蕴,该文创产品的实用设计同样打动消费者。露背锁线装订让本子可完全平摊,书写体验流畅,98页厚实纸张能满足日常记录需求,上线后销量持续攀升,周末和节假日尤为火爆。
“很多游客都是冲着文物背后的故事来的,既实用又有收藏价值,回头客特别多。”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表示,迷你方本的设计初衷就是让文物走出展柜,融入大众生活。小小的笔记本既是记录生活的工具,也是传播文化的载体。
文物介绍
红地对马纹锦
唐(公元618~907年),残长18厘米、宽13.5厘米,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151号墓出土。
覆面面心,呈长方形。经二重斜纹组织。红色地,显白、黄、草绿、粉绿花纹。用色分区,黄、草绿、粉绿三色与红、白两色相配循环组成三色花纹。纹样主题是四方连续的环形联珠纹,联珠之间相交切合的地方饰有珠心的四叶纹,同时,在联珠间饰有珠心和变形忍冬纹组成的十字形布局的四叶纹。联珠内填着对称的有翼飞马,飞马颈部饰绶带,绶带漂浮于颈后,前蹄高抬,似作争斗状,三蹄错落有致,又似行走状。同时,马头上、蹄下都饰有不同的花纹,或以为在天宫之状。
绿地对树纹锦
北朝(公元420~581年),长24厘米、宽21厘米,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186号墓出土。
服饰残片。保存单面幅边,经锦,夹纬经二重平纹组织。叶绿色地,显大红、白和菊黄纹样。纹样呈横向排列,由两侧向中轴对称布置,残存了一侧的对羊、灯树、对鸡和小株花树等纹样。织锦纹样用色分两种色区:大红、白和菊黄。图案以灯树纹为主,树有台座,塔形枝叶,6只灯分三层布于树叶间。灯树台座两侧是对跪的大角羊,灯树梢和小株花树间有相对的鸡纹。是以上元灯节火树银花为题的图案花纹,这一风俗北朝已出现,到了隋唐时期更为流行。
栽绒鞍毯
公元3世纪,长76厘米,宽74厘米,1984年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地2号马坑出土。
经线颜色为原棕和白色,纬线的颜色为棕、白色,横断面显示图案,其组织法是以平纹组织。绒纬为黄、棕、白、红、蓝、草绿色,有三层边框;中央为红地菱格、树叶纹,四角饰有流苏,出土时覆盖在马鞍上,应属专用品鞍毯。
来源:乌鲁木齐市零距离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