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位于番禺区大龙街的旧水坑榕树公园焕发新生,作为广州市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第二批生态科普宣教点之一,这座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公园如今已转型为“岭南榕树生态主题综合性生态教育平台”,成为市民家门口触手可及的生态课堂与休闲乐园。
科学规划,老公园注入科普新内涵
旧水坑榕树公园是继大夫山森林公园后第二个挂牌“番禺区榕树文化公园”的公共绿地,园内植被茂盛,栽种树木超5000株。为充分发挥其生态与社区价值,公园以“整体布局、分步实施”为原则,系统推进公园的科普化升级。
旧水坑榕树公园现场环境
改造紧紧围绕“榕树”这一核心主题展开。通过植物提升策略,不仅优化了原有细叶榕、大叶榕等古树的生长环境,重现了传统的“榕树头”生活场景,还系统性引种了多种榕属植物,丰富了林下与中层植被,增强了空间的生态层次与四季景观。与之配套的科普强化工程则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知识传播体系。
全覆盖的植物铭牌。公园已完成150株植物的挂牌工作,覆盖率达95%以上。每一块植物铭牌都配有专属二维码,游客只需手机扫码,便能收听关于该植物的语音介绍,实现了“走到哪、学到哪”的数字化沉浸式学习。
多维度的科普设施。沿主游径设置的20米长科普文化墙,系统展示了“榕树家族图谱”、“榕树与岭南文化”等内容;而新建的“榕书吧”则与周边的屏风式科普牌相结合,打造了一个集阅读、休憩、学习于一体的温馨角落,成为备受市民喜爱的科普打卡点。
激活社区,生态理念融入社区生活
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介绍,公园内已围绕榕树文化举办了超过7场科普活动,吸引逾500人次参与。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贴近民生。例如,组织旧水坑小学学生到公园开展实地研学,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榕树的生长习性和群众的护绿行为,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开展 “党建引领添新绿”党群共建植树活动,并为在职党员授予“榕树公园党员责任区”标识牌,激发社区党员和群众共建绿色家园的热情。通过文化展示、实地参观和党群共建等多种方式,真正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旧水坑榕树公园科普活动
市民满意,共建共享提升服务品质
此项工作的成效直接体现在市民的反馈中。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公园的综合满意度得分高达4.8分(满分5分),市民对榕树景观和休闲活动空间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针对群众对科普设施和安全性提出的更高期待,旨在持续丰富活动形式,增加邻里交流,让科普成果惠及更多家庭。
从一棵棵古老的榕树出发,番禺旧水坑榕树公园的蜕变,是番禺区政府扎实推进广州市城园融合工作、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与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生动缩影。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富内涵的休闲空间,更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生态保护的种子,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维护现有设施,持续丰富科普内容,将旧水坑榕树公园打造为集自然认知、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社区生态典范,让更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来源:番禺融媒记者林志敏 通讯员番规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