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秋,是位匠心独运的丹青妙手,不吝笔墨又恰到好处。它一来,整座城便仿佛跌进了一只温暖的、盛满颜料的大陶罐里。那颜色不是忽然泼洒开的,而是一点一点,从风变得清冽的那一天起,便悄然浸润开来。
她染了千佛山的银杏,成片成片的,像天神失手打翻了调色盘,将最纯粹、最耀眼的金黄,哗啦啦地全倾倒在山坡上。林子里是静谧的,唯有脚踩在厚厚的“黄金毯”上,那“沙沙”的声响,清冽而柔软,仿佛是秋日最私密的耳语。阳光透过已不甚稠密的枝叶,筛下斑驳的光影,明明灭灭,像许多金色的蝴蝶,在人与人的肩头、发梢短暂地栖息。这儿是秋日的“顶流”,人们从四方涌来,与其说是看叶,不如说是来赴一场与光色交融的仪式,将自己融在这灿烂画卷里。
那些知名的园子,各有脾性和意境。动物园里,熊山旁的银杏落叶,铺就的金色地毯上,映着孩童嬉戏的、圆滚滚的身影和情侣们紧扣的十指,秋的萧瑟便被这人间烟火气冲得淡了,只余下一派温馨的、暖洋洋的活力。
泉城公园的小火车,是复古的,慢吞吞的性子,在落叶缤纷的园路上蜿蜒着,车轮卷起些金黄与深红,“哐当哐当”的节奏,混着叶片的细碎声响,像一支老旧的、令人安眠的摇篮曲。至于植物园里,那便是色彩的交响乐了,槭树科的红与橙,是嘹亮的小号,与银杏沉稳的金黄低音交织着,奏出一曲华丽而饱满的秋日乐章。人走在其中,不像是游览,倒像是浮沉于一片色彩的、流动的海洋了。
然而,这些景致,美则美矣,终究是人间常见的、可以预期的秋景。直到我听闻了蝎子山的名号,心里咯噔一下,仿佛于一片和缓的田园交响诗里,忽地听见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乐句。
这便是我要说的“济南版鸳鸯火锅”了。
初次远远望见蝎子山时,确有一种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惊奇。它不高,在济南的群山间,只算得一个谦逊的弟兄。但它的奇,便在这矮墩墩的山形上,得到了最极致的彰显。一道清晰的山脊线,仿佛巨灵神挥动利刃,从中毫不含糊地一劈,便判然分出了两个世界。南坡,是烧得正旺的烈火。那不是星星点点,而是成阵成片、汹涌澎湃的红。黄栌的叶子,经了风霜的点化,红得那般恣意,那般狂放,像一匹巨大的、从天际直挂下来的朱红锦缎,在午后的秋阳下,闪烁着一种近乎悲壮的、饱满的光泽。那是一种生命的、最后的呐喊。
而北坡呢,却依旧是沉静的、笃定的绿。松柏们挨挨挤挤地立着,像一群顽固的、守着古老誓言的墨绿色士兵,任你周遭的世界如何绚烂、如何燃烧,它们只秉持着自己那份亘古的苍翠,沉默着,连风过时,发出的声音也显得格外低沉。这一红一绿,一炽热一冷静,一绚烂一恒常,便如此脸贴着脸,臂挨着臂,共存于同一座山体之上。它们之间,没有商量,没有退让,那条分界线,是如此的决绝,如此的明朗。这哪里是山?这分明是造物主一次顽皮的、却又充满哲思的并置。它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命态度,同时推到你面前,让你看,让你自己想。
这山,的确像一个巨大的、天造地设的“鸳鸯”锅子。那沸腾的红汤,是南坡滚烫的烈焰,翻滚着人世间所有的热情、爱恋与绚烂;而那温润的清汤,则是北坡无言的青翠,沉淀着岁月里所有的沉静、坚守与淡然。我们这些在山下徘徊、继而奋力攀登上去的游人,便是那投入锅中的食客,将自身的思绪与情感,在这极致的矛盾中涮一涮,品出的,便是人生百味的复杂底料。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这般“一半,一半”奇景,在华夏大地并不鲜见,却各有各的韵味。黄河入海口的“黄蓝交汇”,浑浊的河水与湛蓝的海水相遇,因密度与成分的差异,形成一道清晰的界限,黄色“巨舌”伸入碧海,苍凉雄浑,是自然力量的碰撞;甘肃永靖的“蓝色黄河”,刘家峡水库的沉淀让河水褪去泥沙,化作剔透的蓝,与寻常黄河的浊黄形成鲜明对比,是水文环境造就的诗意;而黄河与洮河交汇处,清者为黄河,黄者为洮河,被网友戏称为“芝麻酱配清水锅”,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俏皮。
这些景观,都带着“分而不离”的妙境,恰如蝎子山的红绿双色。古人说“泾渭分明”,原是形容界限清晰,如今却在自然中读出了更深的寓意:差异并非对立,而是共生的前提。就像蝎子山的红与绿,没有谁压倒谁,反而在对比中更显各自的精彩——红得更炽烈,绿得更沉稳,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画卷。
那鸳鸯鸟的相伴,一雄一雌,一彩一素,却形影不离,成就“鸳鸯”的美好意象。蝎子山的“鸳鸯火锅”,何尝不是自然界的“鸳鸯”?热烈与沉静相伴,人工与自然共生,比仙境更具烟火气,比画卷更富生命力。
沿着蝎子山的步道下行,红枫的影子落在青石上,与松针的翠绿交织,脚下偶尔传来落叶的轻响。偶遇几位专程从外地赶来的游客,他们说,在网上刷到蝎子山的视频时,便被这“一山双色”的奇观吸引,总觉得这般自然的巧思,比刻意雕琢的景点更动人。
是啊,仙境或许遥远缥缈,而人间的美景,却带着可触可感的温度——阳光的暖、树叶的香、山风的清,还有游人脸上的笑,这些真实的烟火气,才是最让人眷恋的。
下山时回望,夕阳为蝎子山的红坡镀上一层金边,绿坡则在暮色中更显苍翠,那道清晰的山脊线,如“鸳鸯”相偎的轮廓,温柔而坚定。
时已初冬,落叶有期,但蝎子山的红绿奇观仍在延续。或许,我们不必羡慕仙境的虚无缥缈,因为人间自有这般“鸳鸯”相守的美景——一半炽烈,一半沉静;一半人工,一半自然;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济南的秋,因这蝎子山的“鸳鸯火锅”而更具韵味。它告诉我们,最美的风景,从来都在人间,在那些自然与时光共同造就的巧思里,在那些差异共生的和谐中。
这场与秋日的邂逅,因蝎子山而变得格外难忘。原来,人间至美,不过是这般“双色相依,共生共荣”,恰如鸳鸯相伴,岁月静好,便胜却人间无数。
作者:张智辉 编辑:徐征 摄影:王锋 校对:杨荷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