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青岛的海仿佛“开了仓”,将无尽的宝藏慷慨地铺满了沙滩。这不是神话,也不是电影,而是10月3日发生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军公园附近海域的真实奇观。一场狂风巨浪的谢幕,竟成了一场全民狂欢的序曲,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赶海盛宴”。
夜幕降临,海军公园的沙滩却比白昼还要璀璨。上千名市民,头戴探照灯,汇成一条条流动的光河,在退潮后的滩涂上搜寻着大海的馈赠。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与人们压抑不住的兴奋。“海滩上全是海鲜,不需要什么技术,弯下腰捡就行。”市民韦女士的感叹,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拳头大的海螺、饱满肥硕的海蛎子、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猫眼螺,遍地都是,仿佛一场无人看管的豪华自助。韦女士仅仅忙活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收获了六十多斤的战利品,而一些“赶海达人”,更是背着三四麻袋满载而归。这番景象,连见惯了风浪的本地人都直呼“活久见”,激动得一宿难眠。
这场突如其来的“海鲜盛宴”,在当地渔民口中,有个形象的名字——“发海”。这并非什么神秘的超自然现象,而是一场由自然力量导演的生态搬运。海军公园附近海域本就是养殖区,丰富的微生物孕育了繁盛的海底生物。当强风与巨浪来袭,海底的生态系统被剧烈搅动,这些原本深藏不露的海鲜便被连根拔起,随着潮水涌向岸边。风暴过后的大退潮,便成了最佳的“开仓”时机。一年中或许仅有几次这样的盛况,它既是大自然威力的展现,也是对沿海居民的一种意外馈赠。

这场全民狂欢的背后,也藏着不容忽视的警示。气象信息显示,近期雨水较多,风浪过后,海滩环境复杂多变。对于没有经验的“游客”而言,盲目跟风赶海,极易发生滑倒、被锋利贝壳划伤,甚至被离岸流卷走的危险。大自然的慷慨与狂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我们在为这份“天降横财”而欢呼时,更应心存敬畏。这场“发海”奇观,与其说是一场免费的午餐,不如说是一次生动的自然课。它教会我们,大海在赋予我们丰厚礼物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与尊重。毕竟,安全回家,才是这场赶海狂欢里,最值得炫耀的收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