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参观,在一玻璃柜里,摆放着一个铜炮,西夏时期烧制的,1978年出土于武威市针织厂,国家一级文物。通长100厘米,重108.5公斤。由前膛、药室、尾銎三部分组成,炮口内径10厘米,外沿铸固箍,药室外突呈椭圆形,腹尾上有小孔,可置引火线,尾銎中空,口大底小,如喇叭形,两侧各有1.5cm的对称方孔,用来安装铁栓,连接支架,并起耳轴的作用。
同时出土的一枚实心钢弹丸,还有05公斤的黑火药,置于药里内的火药,有粉末和颗粒两种,经检验分析,主成份除了木炭、硫磺、硝石外,掺入了硅酸等杂质,说明这铜火炮当地使用过。据讲解员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铜火炮。看来西夏当时制造的武器很先进,战斗力很强,成吉思汗攻打多次没打下来兴庆、西凉,西征回来才攻打西夏,而且还重伤而亡,死在六盘山。
在一展窗里摆放着一串绿松石金耳链。国家一级文物。在武威城内曙东巷出土,金链以金丝穿绿石及珍珠组成,整体呈钓状。一端金丝较粗呈圆钩状,另一端以金丝盘成互相垂直的弹簧状。中间穿鸡心形绿松石,绿松石表面均有数道褐色天然石纹,间穿1一3颗珍珠,珠体小,色白,晶莹圆润剔透。此链造型别致,工艺独特。
在一个展窗里悬挂一文殊菩萨唐卡,让我驻足,我十分喜欢唐卡,到尼泊尔加德满都我特意花近千元买一幅唐卡带回国。眼前这幅唐卡,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缠山村亥母洞。布地彩绘,纵67cm,横46cm。主尊为文殊菩萨,观自在式坐于莲座上,座下为青鬃回头狮子,菩萨著三叶佛冠,黄色身相,双手当胸作说法印;右肩饰莲花短剑,左肩饰莲花梵箧。其余人物对称安置在菩萨上下左右方格内,有释迦、药师、西夏上师,黑帽白衣西夏官员等,共35位。是研究西夏佛教画艺术的珍贵资料。
前方摆放着6件国家一级文物,物件较大,分别出土于武威塔儿湾、五垻山的西夏酿酒器,均为瓷瓮。
放在中间位置的是酱釉剔虹丹花纹四系瓷瓮,口径15厘米,腹径40厘米,高57厘米。侈口,斜唇外撇,唇饰两道纹,束颈,溜肩,肩颈间饰堆塑纹,长圆腹,下内收,腹上部四系,暗圈足,足腹间有流口。内外满釉,肩部刮釉,腹两侧剔刻有菱形开光,开光内剔刻折枝牡丹,开光两侧刻划花瓣浅纹装饰。自然生动,质感很强。也是出土最大的瓮,最完整者。
馆内有亥母洞原型沙盘模型,我止步参看。亥母洞,位于武威市南15公里新华乡缠山村七组西南,进深数米。西夏崇宗李乾顺正德四年(1130年)修。距今近900年历史。1989年文物工作者发掘倒塌的洞窟时,发现残存的《维摩诘所说经》印刷品。经国家文物局请专家鉴定,该印本是世界上最早的泥活字印本。引起世界关注,说明西夏人早就掌握活字印刷技术。
《维摩诘所说经》,为浅黄色麻纸纸质印本,经折装,有上下黑色单栏线,共54面,单页高28.5厘米,宽11.6厘米,每页文字7行,满行18字,共西夏文6400字。是国宝级文物。为研究我国印刷业有重要价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