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黔西南州依托得天独厚的山地旅游资源,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与“文旅体”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贵州银行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以金融力量为黔西南州旅游产业化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
桥旅融合,开启山地旅游新篇章
9月28日,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不仅为黔西南州连接外界增添了新通道,更推动了旅游模式从“过桥”向“过夜”的深刻转变,桥旅融合不断升级。
贵州银行积极支持花江峡谷大桥打造成为黔西南州“全域旅游”的桥头堡,向北盘江大峡谷景区提质改造项目提供信贷支持4800万元。在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花江峡谷大桥景区接待游客达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亿元,大桥的引流效应和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花江峡谷大桥航拍(图/李允凤)
民宿点亮乡村,绘就“文旅康养”新画卷
万峰林景区的精品民宿,凭借其独特的峰林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闲的慢生活体验,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峰兮、峰叁、峰林悦山等代表性民宿在节假日期间入住率高达98%,部分热门房型需提前一个月预订。
这背后,是黔西南州“文旅体+康养”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贵州银行为此量身定制金融服务,通过对“万峰林民宿小微集群”整体授信2亿元,目前已向景区内多家民宿企业及个体经营者投放贷款超1600万元,支持了万峰林清枫居、兴义市乡旮旯等一批民宿的提质升级,为“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金融活水。
精准滴灌,赋能景区提质升级
截至当前,贵州银行已累计投放32.28亿元信贷资金,全方位支持黔西南州旅游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了兴义市万峰林智慧文旅创国家5A级景区提质升级配套建设项目、万峰林创国家5A级景区业态提升建设项目、云屯·星空野奢帐篷建设项目、兴仁市帝贝云屿提升改造、兴仁市放马坪景区经营等一系列关键项目。
其中,专项用于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峡谷、贵州醇景区等核心景区“提质改造”的融资规模超过3.7亿元,有力推动了景区基础设施升级和业态丰富。

万峰林景区航拍(图/刘朝富)
路跑兴业,释放“体旅融合”新动能
在万峰林腹地的纳灰村,布依族乡亲们正共享着旅游产业化带来的红利:农舍变身精品民宿,小卖部生意红火,一碗“蛋炒饭”也成为游客打卡的美食。
2024年,兴义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342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0%,旅游综合收入高达248.68亿元。
自2023年起,贵州银行聚焦万峰林路跑产业,向万峰林旅游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用于马拉松赛道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停车场以及观光车、赛事物资等配套产业的完善。
这条蜿蜒于峰林之间的马拉松赛道,已成为兴义市深化“文旅体”融合、实现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各类赛事的成功举办,深度激活了景区业态,充分释放了消费潜力,真正实现了“产业兴、经济强、百姓富”。

10月19日,骑行爱好者在兴义市万峰林马拉松跑道骑行(图/李允凤)
银政携手,共绘一流旅游城市新蓝图
10月30日,兴义市人民政府与贵州银行黔西南分行举行支持兴义市加快建设一流旅游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同签署了为期十年的《支持兴义市加快建设一流旅游城市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贵州银行将把兴义市作为重要战略合作区域和业务发展的重点支持区域,全力助推兴义“产业强市”计划,加大对旅游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力度,共同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一流旅游城市。
下一步,贵州银行将紧密围绕黔西南州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持续助力兴义市打造全省首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聚焦各景区的提质增效,为全州“文旅体”产业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在黔西南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贡献坚实的贵银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飛鸿
编辑 宋洁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