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藏于深闺的乡土资源,到如今备受青睐的旅游热土;从散落民间的古老技艺,到焕发新生的文化IP……“十四五”期间,渭源县紧紧围绕建设“陇上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与“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目标,深挖文化底蕴,激活创新动能,交出了一份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点睛之笔:小村庄见证大变革
元古堆村的蝶变,是渭源文旅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个曾经被叫作“烂泥沟”的普通村庄,如今已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行列。城郊,老龙亭旅游生态民宿获评国家丙级民宿,吸引着八方来客体验乡野静谧。这不仅是一个村的荣耀,更是渭源县全域旅游布局成功落子的体现。“十四五”期间,渭源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荣获“全国避暑旅游优选地”称号。鹿鸣谷、元古堆等景区提质晋级,峡口、渭河源、罗家磨、秋池湾等一批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次第花开。截至2025年10月,农家乐、民宿(客栈)53家,全县床位达到5313张,旅游人数、旅游花费较“十三五”期间显著增长。这组数据背后,是渭源文旅产业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的跨越式发展。
夯实根基:规划引领促融合提速
成绩的取得,源于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坚实的设施支撑。渭源县高起点编制了《渭源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渭源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2—2030年)》,为文旅产业长远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同时,大力实施文旅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十四五”期间实施文体旅游项目75项,总投资达8.25亿元,完成投资6.18亿元。旅游公交专线的开通,极大便利了游客前往渭河源、首阳山等核心景区,打破了交通瓶颈。这些举措共同完善了全县的旅游服务体系,为文旅融合深度发展铺平了道路。
文化沃土:传承与创新双轮驱动
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核心在于文化的活力。渭源县在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上持续发力。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齐头并进,均晋升为国家二级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成果丰硕,渭源九曲黄河灯会、渭源泥塑、大禹导渭的传说成功入围省级非遗名录,14名传承人获评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人获评非遗工匠称号。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吉祥颂》荣获甘肃省第六届群星奖舞蹈类二等奖。《娘家河》等原创作品以及《千年古镇心尖渭源》《羌蕃鼓舞》等8部传统文化纪录片,立体展现了渭源的文化魅力。
更具创新性的是,渭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产品。开发灞陵桥雕刻、皮影等特色文创产品100余种,年产值超4000万元,让古老技艺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新价值。通过持续举办“一号”节庆、旅游季、自行车赛等各类活动306项820余场次,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的浓厚氛围,有效激活了文旅市场。
创新赋能:激活发展新引擎
2025年,渭源县建设“陇上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的步伐更加坚定。对标“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定位,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生根。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战国秦长城保护修缮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旅游集散中心即将投用,北京申城集团商旅服务综合体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这些项目将进一步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活动策划推陈出新。“跟着艺术游甘肃—诗词里的定西”暨渭河源文化旅游诗词大会、“渭水源头·梅花绽放”秦腔名家演唱会、首届半程马拉松、渭水文化旅游季等86项163场次大型活动轮番上演,线上线下吸引参与群众589.2万人次,极大提升了渭源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宣传营销精准发力。出台《渭源县建设陇上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实施方案》,出版《渭源花儿集萃与研究》,启动历史文化名人馆建设,系统梳理文化家底。同时,建立文旅新媒体创意工作站,打造“一体两翼十号”宣传矩阵,直播56场,累计发布短视频868条,累计在线观看77.62万人次。线上线下同步推介,使得“采薇首阳山 爽游渭河源 红火渭源欢迎您”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展望未来:绘就“十五五”新画卷
面向“十五五”,渭源县已擘画更宏伟的蓝图:力争到2030年,持续推进景区品质提升,新增不同等级优质景区各若干,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并积极推动高等级民宿申报工作,进一步完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张,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消费额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同时确保年均增长速度维持在良好区间,持续释放旅游经济发展潜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渭源县将持续在项目建设、文旅融合、宣传推介上深耕。谋划总投资超50亿元的34个文化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智慧旅游系统。深入挖掘“大禹导渭”“伯夷叔齐”等文化元素,创作具有地域标识度的文艺精品,推进非遗数字化保护,开发文化主题深度游产品。宣传上将锚定重点客源市场,线上线下结合,通过旅游博主推介、短视频投放、文旅快闪活动等形式,全力打造“西北短途旅游新名片”。
渭水潮涌,古韵新生,文脉生金。渭源县正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创新为翼,在建设“陇上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的征程上稳步前行,让融合了始祖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自然遗产与民俗文化的“渭河源文化”标识,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赋能。
渭源融媒记者:乔彩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