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高梦彤
河北实景演出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表现为以承德、保定、石家庄高度集中,其他地区分散发展的“三核多点”式分布格局。为加快在全国文旅市场大发展大繁荣中占据主动性,河北实景演出产业仍需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协同为脉”,通过差异化IP定位、区域资源整合、科技体验升级,突破传统观光游局限,打造京津冀文旅新地标,同时注重市场化运营与可持续发展,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实景演出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以其规模大、见效快、带动性强等优势迅速成为各地拓展旅游业态和市场空间的新举措,也成为当下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打造新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河北实景演出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表现为以承德、保定、石家庄高度集中,其他地区分散发展的“三核多点”式分布格局。演出产业向沉浸化、智慧化、融合化发展,但同时也面临项目投资风险高、内容和形式缺乏新意、演出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加快在全国文旅市场大发展大繁荣中占据主动性,河北实景演出产业仍需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协同为脉”,通过差异化IP定位、区域资源整合、科技体验升级,突破传统观光游局限,打造京津冀文旅新地标,同时注重市场化运营与可持续发展,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加强内容创新,提升演艺空间的文化价值
融合现代艺术元素和时尚潮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独特的历史、民俗、自然景观等元素,邀请传统文化大家和现代艺术家共同参与内容创作,将现代艺术流派融入演出剧情,打造具有独特性和符合当代艺术风格的演出内容。从舞台设计到演出现场布局,融入时尚潮流元素,借鉴当下流行的赛博朋克、蒸汽波等美学风格,为传统故事赋予现代时尚的叙事方式。如石家庄工业遗址公园利用科技手段将废旧老厂房改造成蒸汽朋克风工业遗址公园,历史厚重与现代创意风格相结合,加上高水准策划的动感灯光秀,成为石家庄举办演出活动的重要场地,为省会城市树立了高科技感的文化IP。
根据季节、节日变化推出主题演出。深度挖掘季节和节日的文化内涵,比如春季主打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以邢台花朝节、桃花女等为主题;七夕节以石家庄灵寿织女山、牛郎庄等为主题;冬季雪景演出中加入冰上舞蹈、驯鹿拉雪橇等表演;海滨城市夏季举办海洋主题演出,凸显地域风情等。根据每年的节日成体系策划,梳理全省与季节、节庆相关的文化资源,策划主题鲜明、各有特色的实景演出,迎合季节变化在不同时间段推出,增加演出新鲜感和新引力,也不至于让演员、设备等资源浪费。
演出品牌开发衍生产品和服务。结合演出展现的文化元素,深度开发多元化产品,包括:实物商品,如制作带有演出角色形象的玩偶,或是印有演出标志性图案的T恤、帽子。还可以推出限量版、纪念版的商品,满足粉丝的收藏需求;数字产品,打造演出品牌的数字专辑、虚拟周边,如数字艺术品、手机壁纸、表情包等;体验服务,推出演出幕后探秘之旅,让观众参观演出的排练场地、道具制作间,了解演出的制作过程。还可以举办与演出相关的主题工作坊,如舞蹈教学、乐器演奏体验等。同时,与时尚品牌、潮流文化团体合作,推出联名款周边产品,吸引不同领域受众,扩大演出影响力。
优化投资与运营管理,提升商业价值
加强项目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投资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和运营策略。在策划阶段分析目标受众需求和偏好,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和市场环境,确定项目定位和特色。加强政府扶持与专项基金支持力度。政府对符合政策导向的实景演出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比如,一些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实景演出,当地文化部门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实景演出项目进行扶持。借鉴江西省将4A级以上景区的演艺或实景演出项目列入重点扶持方向,给予贷款贴息和30万到100万不等的荣誉奖励政策。
加强项目招商力度,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参与实景演出项目。除传统企业投资外,鼓励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政府资金等参与项目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同时,探索创新的投资模式,如PPP模式、众筹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为项目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强运营管理,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优化演出流程,合理安排演出时间和场次,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演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市场营销,拓展销售渠道,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注重成本控制,合理控制运营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加强演出服务创新,提升观众满意度
优化前期信息服务。完善实景演出的官方网站与移动应用,提供详细的演出介绍,如剧情梗概、演员阵容、舞台亮点等信息,同时进行个性化推荐,通过分析观众的浏览历史、购票记录等数据,为观众推送符合其兴趣偏好的演出场次和相关活动信息。
优化现场服务体验。采用电子票务系统,加快检票速度,减少观众排队时间,提前向观众发送电子座位表,同时,安排工作人员在现场引导,帮助观众快速找到座位。在演出现场设置餐饮区、休息区、纪念品商店等配套设施,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在演出过程中,设置观众参与环节,如投票决定剧情走向等。
优化后期反馈信息服务。演出结束后,通过在线调查问卷、现场访谈等方式收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观众对演出内容、服务质量、观演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对观众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观众,让观众感受到被重视,提高观众的忠诚度。
加强技术融合,打造实景演出沉浸化、智能化、轻量化空间
运用先进舞台技术,提升沉浸式体验。发展“文化+演出+科技”模式,积极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搭建强科技、重体验、高融合的演出新场景。促进实景演出向主题街区扩展,与社交互动娱乐强结合,增强演出的互动环节,提供观众超预期的情绪价值,促进观众积极融入演出场景,有机融合吃、购、娱等商户业态。如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采取完全沉浸式的模式,集历史文化、表演、科技、商业街区等于一体,游客进入馆内就穿越为演出中的一员,可以换装、逛街、看表演、吃饭,与场馆外界的现代氛围隔离,很容易入戏入情,使人印象深刻。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演出,发展虚实共生的“双轨模式”。开发线上演出平台,通过直播、录播等形式,让无法到现场的观众也能欣赏演出,通过轻量化内容扩大受众,实现文化传播与长尾收益。利用5G技术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如线上观众可以通过弹幕、投票等方式参与演出,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传播力,构建“线下核心体验+线上衍生增值”的生态。设计“线下观演+线上数字藏品”套餐,观众现场观看后获得NFT版演出道具,形成闭环消费。
利用互联网经济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宣传推广渠道。利用社交媒体、线上广告、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对衍生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推广。举办新品发布会、粉丝见面会等活动,邀请明星代言或网红推荐,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在演出过程中,巧妙地植入衍生产品的宣传元素,引导观众关注和购买。借鉴四川“四季清晖”二十四节气实景演出通过官媒直播宣传引流方式,线上好评助力演出话题冲上搜索榜单,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影响力。
【本文系2025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数字赋能河北文旅融合路径研究”(HB24YJ01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