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节,许多杭州市民的朋友圈都被“捡秋”的图文填满了,找个晴朗的午后,去植物园或林场里捡些落叶和果实,已然成为感受秋天最直接的方式。[沙尘暴]
在社交平台上,“杭州捡秋”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杭州植物园南门入口旁的小树林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工作日的下午,也能见到不少带着孩子的家长,耐心地蹲在落叶堆里,仔细翻找着心仪的宝贝,一片红得正好的枫叶,一颗圆润饱满的橡果,或是造型别致的松果。
据观察,植物园南门左侧的草地格外受欢迎,那里栎树集中,掉落的橡子数量多,经常同时有七八组家庭在此区域低头寻觅,有经验丰富的访客介绍,捡回家的橡子经过处理,甚至可以制作成风味独特的橡子凉粉。
每逢周末,植物园里更为热闹,不少幼儿园布置了与秋天相关的实践作业,许多家长便带着孩子来此收集素材,捡回的落叶和果实,往往被制作成树叶贴画、果实标本等手工作品,成为一种独特的秋日纪念。
这股风潮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一位来自湖州的游客表示,她原本是专程来看菊花展的,却被地上掉落的拐枣吸引了目光,植物园内树木悬挂的植物信息二维码,也让“捡秋”过程变成了一堂生动的自然科普课。
除了杭州植物园,长乐林场、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也逐渐成为“捡秋”爱好者的好去处,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相关关键词,能看到大量实地探访攻略,活动范围已延伸至富阳、临安等周边区域。
一位家住富阳的爱好者展示了自己的收获:她收集了三罐新鲜桂花,回家制作成糖桂花,将秋天的香气封存在了食物中,她觉得,“捡秋”让人通过触觉、视觉甚至味觉,实实在在地感知季节的流转。
经常前往植物园的市民总结出了一份实用指南:南门左侧林地橡子和榛子产量丰富;寻找拐枣需认准北枳椇树;南酸枣多分布在南门左转红亭子附近;松果和品相完好的落叶在全园都能找到,需要耐心寻觅。
“捡秋”时也需遵循一些基本准则:只捡拾自然掉落的部分,不采摘树上果实;适当留存一部分果实给园区内的小动物作食物;行走时注意脚下安全,避免在落叶堆积处滑倒;最重要的是,不随意品尝捡到的果实,以防误食引发不适。
看了关于杭州“捡秋”的事情,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南门进去左转的草地具体在哪?周末就带娃冲!”
“红亭子旁边酸枣多吗?求个精确坐标!”
“拐枣啊,小时候的味道,没想到城里植物园里也有,太亲切了。”
“我们小时候这叫‘搂柴火’,现在娃们叫‘捡秋’,形式变了,但接触自然的快乐没变。”
“支持只捡落地的,树上的就留给小鸟当粮食吧”
“安全第一,尤其要看住小朋友别乱塞东西到嘴里。”
“捡秋”不需要高昂的成本,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和亲子陪伴的温馨时光,不过在享受这份秋日馈赠的同时,记得遵守规则、爱护环境,才能让这份美好持续下去。
那么,想问问各位头条的朋友:这个秋天,你“捡”到了什么?是满满的秋果,是一份好心情,还是和孩子共度的快乐回忆?欢迎在评论区晒出你的“秋日收获”!
信源:红星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