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威长途客运站四世宾馆住下后,把背包放在房间。下楼打出租车去武威文庙和文庙门前右侧的西夏历史文明陈列博物馆。因为2007年9月来武威参观过,还有印象。
因西夏历史文明陈列馆,关门比文庙关门早一个半个小时,下午5点30分下班,首先参观西夏历史文明陈列馆。
这个陈列馆外面和馆内与16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该馆座东朝西,为“回”字形仿古框架结构,灰砖蓝瓦,二层建筑。建筑面积2840平方米,展厅面积1900平方米。实际面积没有那么大,只一层布展厅。这个西夏历史文物陈列馆,除了宁夏银川西夏历史博物馆外,唯一一处介绍西夏历史文件的博物馆。
走进去进行参观,分四个部分,大夏辅都;西部天府;文化中心;研究成果。展示740多件(套),以武威出土、收集的西夏国历史文物。展览用浮雕、文物图片、壁画、文字、资料、背影图相结合的手法,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西夏国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领域所取的巨大成就。
西夏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北方民族政权。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银川称帝,地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在最兴盛时期辖二十二个州郡,占领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方圆二万余里。
西夏国在境内设两个首都,首都设在银川(兴庆府),辅都没在武威(西凉府)。所以,除了银川以外西夏国文物武威最多。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我重点参观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西夏碑”。全称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文字最多的一块石碑。
碑高2.6米,宽1米,厚0.3米,两面刻文。正面以西夏文题名,意为“敕感通塔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书28行,每行65字;背面为汉字篆书“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正文为汉字26行,每行70字,碑文大意讲述护国寺塔的初建、显灵及重修的经过,保存许多史料,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被中外学者称研究西夏的活字典。
我仔细观察石碑,除文字外,尚有许多图案,花卉,人物等。西夏碑碑首呈半圆形,两面正中用汉文和西夏文篆额,边阴刻对称伎乐舞女,体态丰满,翩翩起舞,动作优美,造型生动。舞女胸和手腕上有饰物,赤露上身、双肢,下着长裙,婀娜多姿,吸收敦煌飞天的艺术特点。碑上的云头宝盖、卷草纹图案,线条流畅,刻工精细;西夏文楷书,篆书结构严谨,书体工整,与生动活泼的伎乐舞女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都是不可多得的西夏雕刻技巧高超优美的线刻和书法艺术珍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