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生态城
美得令人心醉
晨雾如纱
轻笼着蓟运河畔的芦苇荡
芦花凝霜
风过处便有细碎的银光簌簌飘落
与远处楼宇的玻璃幕墙相映
折射出温润的光泽
从春的新绿到秋的澄黄
我们亲身体会
生态城的四季成长
越发展露出
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人的安居乐业
共生的和谐肌理
这样的肌理深处
流淌着中华“天人合一”的千年文脉
在这片曾经的盐碱滩涂上
耕耘出自然诗意与烟火繁盛相融的宜居城市
生态城的秋日之美
在于“留白”与“共生”
不同于被钢筋水泥挤压的秋景
这里的秋意是铺展的、从容的
并非刻意雕琢的园林
而是生态修复的杰作
曾经的盐碱荒地
经过多年的土壤改良与植被培育
如今已成为鸟类的乐园、居民的氧吧
中华文化中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智慧
化作了这里的每一寸绿地、每一片水域
让城市发展不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而是让自然成为城市最珍贵的底色
这里的产业园区
从不是冰冷写字楼组成的方盒子
而是被绿植环绕的花园办公区
光伏板铺设的屋顶下
是节能环保企业的研发中心
这里用科技与智慧
配合生态环境
一起释放着绿色发展的蓬勃能量
中华文明传承之下的
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等理念
在这里转化为“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经济发展
与生态保护不再对立
而是相互滋养,彼此成就
生态城
盐碱地变身生态绿洲
废弃盐田崛起智慧新城
不是靠蛮力的改造
而是靠“顺势而为”的耕耘——
运用因地制宜的智慧
生态城的建设者们
尊重自然规律
挖掘地域特色
将生态修复、经济发展
与民生改善融为一体
生态城用实践证明
城市化不是人征服自然
而是遵从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的理念
经济发展与人文
相生相制
从而达到动态平衡的智慧传承
当中华文化的基因
融入城市建设的肌理
环境、经济与人成为共生共荣的整体
绽放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
这样的美
是深秋的澄明、是发展的从容
更是生态文明的回响
在渤海之滨
在生态城的每一寸土地上
静静流淌,生生不息
来源:滨海印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