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十九届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刘本万 巫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侯玉峰 市文化旅游委二级巡视员
王 军 巫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主持人
何 涯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从“秋冬淡季”到“炙手可热”
红叶节成拉动三峡旅游强劲引擎
市文化旅游委二级巡视员侯玉峰介绍,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每逢深秋,一江碧水与漫山红叶交织的壮丽画卷,都会在长江三峡徐徐展开。2007年以来,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已成功举办十八届,从最初“依山就势”的文化创意,发展为如今跻身“全国十大地方节庆品牌”的文旅盛事。
重庆以“满山红叶似彩霞”的天然胜景为依托,持续推出“赏红叶·品烤鱼·摘脐橙”等多元活动,打造“水陆空”立体游览线路,让游客既能乘船穿越巫峡近距离观赏红叶,也能徒步“三峡龙脊”俯瞰层林尽染的恢宏气象。十八载深耕,红叶节已从单一的观光项目,裂变为拉动三峡旅游的强劲引擎,引领三峡旅游的“秋冬淡季”转变为“炙手可热的旺季”。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作出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战略部署,要求做靓“壮美长江三峡”文旅名片。重庆持续唱响“壮美长江·诗画三峡”旅游品牌,推动三峡游由“传统水上一线游”向“水陆结合纵深游”迭代升级,游客通过飞机、高铁、高速、游船都可直通三峡腹地,实现深度旅游。2024年,渝东北三峡库区接待过夜游客1209.47万人次,同比增长14.3%。今年1—10月接待过夜游客1026.30万人次。
以“三峡红叶”品牌推动三峡游轮迭代升级,塑造内河旅游新典范。自1979年以来,三峡游轮旅游已走过46年发展历程,曾经的简易游船已迭代为品质一流的豪华游轮,乘载游客追寻“诗与远方”。在三峡红叶品牌带动下,2023年三峡游轮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和今年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同时重庆现有三峡游轮31艘,其中五星级20艘,列全国第一。
重庆积极推动三峡游轮创新升级,建成投运长江叁号、凯悦、华夏神女3号、世纪绿洲等高端游轮,长航“朝天星河”、世纪远航游轮成功首航,引领三峡旅游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水上巴士、平湖快船、休闲轮渡等产品加速发展,多元化水上旅游产品体系正加速形成。
以“三峡红叶”品牌促进旅游产品强基焕新,培育文旅消费新动能。2007年,巫山小三峡景区获评全国首批5A级景区,又率先举起“三峡红叶”旗帜,举办首届巫山国际红叶节。采取一系列工作举措,开启大三峡旅游提档升级的篇章。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巫山巫峡·神女景区、巫溪红池坝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丰都南天湖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在渝东北三峡库区现有A级景区110家,其中5A级3家、准5A级2家、4A级4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市级旅游度假区8家。重点培育了万州天生城、奉节三峡之巅、巫山三峡龙脊等文旅“爆款”产品,持续提升重庆好礼、“渝味360碗”等特色品牌,推动巫山竹枝村等打造消费新场景,带动二次消费、衍生消费。
以“三峡红叶”品牌带动宣传推广精准发力,提升三峡旅游新形象。围绕全市“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深化渝东北区域文化挖掘阐释,迭代大三峡文旅形象表达体系。除了成功举办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还举办了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等系列品牌活动,有效提升“大三峡”旅游知名度。
推动“与辉同行”开展直播带货,助力脐橙等农产品销售超60万单。组织开展“山水重庆·渝见三峡”全国网络文旅达人采风活动,微博、抖音话题阅读量超过1.32亿人次。
以“三峡红叶”品牌推动区域合作走深走实,奏响协同发展新乐章。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协同发展,持续释放“一叶红”带动“全域兴”的倍增效应。优化渝鄂区域旅游协作机制,组建三峡游轮旅游联盟,推动市场主体合作向深层次拓展。协同湖北合力创建国内首个跨省市、跨区域、一园多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还推动重庆文化旅游集团联合湖北文化旅游集团,发起成立“壮美长江三峡”文化旅游产业联盟,共谋共促三峡文旅发展。联动巫山国际红叶节与奉节诗歌节两大节庆,打造“红叶诗城之旅”等精品线路。联合八个红叶资源大省,共同推广中国红叶旅游,持续唱响“壮美长江·诗画三峡”黄金品牌。
下一步,重庆将抢抓“十五五”规划编制机遇,加快打造大三峡文旅新地标,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拳头产品,加强串珠成链、集链成群,持续擦亮“壮美长江三峡”文旅名片,推动“大三峡”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问答精选
川渝景区联动
打造“诗词+山水”沉浸式文旅品牌
巫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刘本万介绍相关情况。
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已举办十八届,巫山如何发挥红叶节品牌影响力,促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发布会上,巫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刘本万也进行了介绍。
刘本万说,巫山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节点,致力于推动川渝整体协同发展、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区域文旅能级的重大使命。
巫山的国际红叶节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品牌,始终将其置于川渝协同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推进,着力打造区域协作、文化互融、产业共兴的重要平台。在成效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聚焦”上:
聚焦融合,共塑巴蜀文旅品牌。巫山推动红叶景观与巴蜀文化深度融合,积极推动与四川光雾山、米亚罗等知名红叶景区组建“红叶联盟”,以李白出蜀路线为纽带,串联江油青莲李白故居、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巫峡·神女景区等文旅资源,打造“诗词+山水”沉浸式文旅品牌,构建“人文+自然”互补的新格局。
聚焦赋能,共传巴蜀红色基因。巴蜀大地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巫山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平台,全面推动跨区域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重庆的巫山、渝中、江津等7个区县与四川的成都、广安、泸州等地纪念馆、博物馆联合成立川渝地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联盟,构建起川渝革命文物保护协同平台,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增添了红色文化底蕴。
聚焦联动,共建区域协作体系。巫山坚持“一盘棋”思维,联合万州、忠县、云阳、巫溪等区县成立“大三峡”旅游联盟,策划推出“渝味三峡”、“壮美长江诗意三峡”等多款线路产品。并主动加强与四川乐山、资阳、广元等地战略联动,成功举办双城推介会、“巫山神女茶话会”路演等活动,吸引近百家川渝文旅企业实地考察、对接合作。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来巫的四川籍游客较去年同期增长21%,区域协同发展的共赢效应日益凸显。
下一步,巫山将立足川渝协同发展大局,重点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共筑品牌,提升区域整体影响力。巫山将携手川渝两地红叶资源富集地区,共同制定观赏指数、推出统一视觉标识、联合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和推介会,打造“红叶联盟”跨区域超级IP。推动红叶节从地方品牌向区域公用品牌升级,使其成为展示巴蜀文旅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是共建市场,推进客源高效流动。巫山将积极联合川渝地区主要客源地,共同设计推广跨区域红叶精品主题线路。联合发行“川渝红叶联程旅游套餐”等惠民产品,打通区域壁垒,实现客源互送、市场共拓。
三是共兴产业,推动深度融合共赢。巫山将全力推动川渝两地文旅企业在文创开发、商品互售、演艺互动等方面的合作,鼓励共建文旅消费市场。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红叶联盟”联合营销,将红叶资源与巴蜀文化、精品线路、特色川渝美食等资源联合推介,共同提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国际知名度和产业竞争力,让广大游客在巫山领略到“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的独特魅力。
何涯主持新闻发布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