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婷 川观新闻雅安观察 黄刚 摄影报道
三地携手走出去,让更多游客留下来。
11月13日,“共环邛崃山、共享西岭雪”邛崃大邑芦山文旅融合招商推介会在成都举行。面对全国文旅市场的激烈竞争,这意味着三地文旅决定融合协同发展,共创“锦绣天府”后花园,为巴蜀文旅走廊“上分”。
活动现场
邛崃山苍翠、西岭雪皎洁、芦山城古朴,“各美其美”的它们,为何要选择走向“美美与共”?
“好风景要连成片,好文化要串成线。”受邀参加活动的四川省旅游学校校长赵晓鸿,道出其中“门道”。绵延的山脉是三地地理上的紧密纽带,也将三地的文脉、山水与体验紧紧相拥。
先看扎根的文脉。三地都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积淀,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邛崃是巴蜀四大古城里的老大哥,筑城2300多年,南方丝绸之路从这儿西出成都,茶马古道的马铃声好像还萦绕在耳边。芦山迄今有2300余年建县史,飞仙关作为川藏线第一关,更是咽喉要地,诉说着茶马古道的繁华过往。大邑有“蜀之望县”之誉,在1300余年历史中奠定了其独特地位。行走三地,如同翻阅一本立体的“四川文化图鉴”。
四川省旅游学校校长赵晓鸿分享自己亲历三地旅游的体验
有基础,但旅游最忌讳同质化。活动宣传片里,大邑之美在于“动静皆宜”:可在“窗含西岭千秋雪”上畅快滑行,也可在花水湾温泉中宁静疗愈。邛崃之美在于“山水诗意”:夏日萤火虫构成“星光剧场”,竹海古城与美酒干杯,醉了“世界美酒窝”。芦山之美在于“奇绝惊喜”:一眼千年龙门溶洞和充满生命力的乌木根雕,值得被更多人看见。赵晓鸿亲自跑遍三地美景,认为它们是藏在成都平原西部、同属邛崃山脉怀抱、西岭雪山的 “文旅宝藏圈”。
既然如此,怎样让合作更具现实可能性?
活动现场举行了总投资324.4亿元的文旅产业重大项目、重要交通项目的签约仪式,释放着更多信息。先以产业为抓手,签约蓉峡谷·旅游综合体、芦山县大川河景区旅游开发建设,桑源·蜀锦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再打破交通壁垒,三地跨区域交通合作框架畅通游玩之路。共同签署文旅融合发展备忘录,享受“文旅朋友圈”里“互相置顶”待遇。
三地完成一批集中签约
目前,三地合作措施在探索先行。活动文旅推荐官侯昕宇介绍,三地推出84元旅游联票产品,2025年12月至2026年3月一次性游览西岭雪山大飞水、天台山、龙门溶洞,享原价5折优惠。同时,三地正着力设计统一品牌标识,已规划出三天三晚的精品旅游路线等。
文旅集群发展,深化区域融合,如何让效果“1+1”大于2?
会场内,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小波、成都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潇等畅聊,思考如何深挖三地红色文化,如何共寻古蜀之源,冰雪经济运营如何跳出“一季旺”等。
樊建川正分享交流
也有更多与会者希望,通过整合三地“冰雪、避暑、森林”等互补生态资源,与“红色、古道、非遗”等多元文化脉络,打造全时段、一体化的旅游目的地,破解季节性依赖,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会场外,是三地特色文旅产品的展览,邛崃非遗瓷胎竹编、大邑文君酒、芦山金丝楠木雕等引人留步。
特色文旅产品展览,图为芦山的金丝楠木和根雕产品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远。活动共吸引36家文旅企业和10个省级行业协会的参与,大家期待在这些交流里,能迸发出三地文旅,甚至是四川各地文旅,未来合作的更多可能性和多样性。
活动共吸引36家文旅企业和10个省级行业协会的参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