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地处成都市西南面,东连龙泉驿区、简阳市,南接眉山市仁寿县、彭山区,西邻新津区、崇州市,北靠温江区、青羊区、武侯区、锦江区。双流区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拥有华西空港医院、京东方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902家,区级医院与四川华西等医院合作办医,在全省率先实现区级医院“三甲”全覆盖,先后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四川省敬老模范区等国家级、省级荣誉10项。文体旅游更加出彩,双流拥有火龙灯舞等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龙溪古镇、成都海滨城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空港花田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3个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都博物馆、瞿上田园成为四川最新网红打卡地。#四川#
历史沿革
古称广都县。广都是古蜀王蚕丛、杜宇的故治,古蜀国名城“三都”之一,与成都、新都并称。周慎靓王五年,即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灭蜀,置蜀都,领有广都县(治地今华阳镇)。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建县,至今有2100余年历史。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为避皇太子杨广(即隋场帝)讳改名为双流县。引晋左思《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为县名,并移治今双流县城关镇。1949年后,双流县属温江专区管辖。1959年双流县并入温江县,1962年复置。1965年华阳县并入双流县。1976年双流县划归成都市管辖。2015年12月,双流县撒县设区获批。2016年3月1日,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以原双流县的行政区域为成都市双流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汉时广都,地域辽阔,其行政区划无典籍可考。蜀汉时因地广人稀,后主刘禅曾徙武都氐王符健,氐民四百余户来广都定居。
唐宋时期,典籍载广都县辖22乡、4镇,可考的有:石柱双、灵溪乡(今永兴乡)、龙溪乡、金蒲乡等;4镇:招携镇、木马镇(今付家坝)、丽江乡(今新津县黄渡乡)、籍镇。双流县辖17乡,可考的有:甘泉乡(治北)、武阳乡(治南五里)等。
元明时期,双流县辖乡除甘泉乡、武阳乡外,尚有青云桥(治东)、福田寿(今九江乡)、升平场(邹家场今龙池乡)、覃家巷(今黄甲乡)、龚家林(治北)、宋家庵(治西)、楼子塘(治西)、高子沟(治南牧马山)、曾家店(今胜利乡)、萧家庵(治东)、唐家店(治南牧马山)、彭家场、席家寺(治西)、柴家坝(今簇桥乡)、马家寺(今通江乡)、钓鱼田(治北)等地。
清雍正时双流县领5乡:西一甲永丰乡、西南二甲永福乡、北三甲石陇乡、东四甲二江乡、南单三支淳化乡。
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分中、东、南、西、北五路,辖26乡、4镇。
中路(附城郭)辖福、禄、寿、喜4乡。
东路辖元、亨、利、贞4乡。
南路辖乾、坎、艮、震、巽、离、坤、兑8乡。
西路辖天、地、人、日、月、星6乡。
北路辖孝、悌、忠、信4乡。
4镇:永兴镇(今牧马山上)、杨公镇、新穿镇(今黄水河)、彭镇。
光绪时,双流县分4乡。即治东二江乡、治南永福乡、治西永丰乡、治北石陇乡。
宣统三年(1911年)实行新政,划分“自治”区域,县境分为1城(县城设城会)、1镇(西区为镇,设镇会)、3乡(东南北各为乡),拟设乡会。
民国2年划分团甲区域,全县共5区27团。团按序数编号并冠以区名。
民国19年,全县分5区、3坊、10镇、16乡。
中区(城区):分城区、东北、南西三坊。
东区:分东一、二、三、四、五乡和簇桥镇。
南区:分南一、二、三、四乡和黄水、杨公、王家三镇。
西区:分西一、二、三、四乡和彭家、擦耳、柑梓三镇。
北区:分北一、二、三乡和通江、升平、九江三镇。
民国24年县内分行政区设置,整编保甲,全县分3区11联保。民国26年,全县分3区、14联保。一区(设县城)辖城厢、永福、黄水、双华联保。二区(设彭家场)辖彭镇、柑梓、红石、擦耳、杨公、维新联保。三区(设簇桥场)辖簇桥、金花、九江、通江联保。
民国29年,改联保为乡镇。第一区留区裁署,第二、三区留区设署。全县共11乡、3镇。
民国30年,分维新乡为维新、牧马(后改为黄甲)两乡。分九江乡为九江、升平两乡,全县设3区13乡3镇:一区辖中心镇及黄水、双华、永福、黄甲4乡。二区辖彭家镇及柑梓、擦耳、红石、维新、杨公5乡。三区辖簇锦镇及九江、通江、升平、金花4乡。
民国32年,撤销行政区,改设3个指导区,各区所辖乡镇数不变。民国35年,行政指导区裁减为2个,至民国38年,双流县仍为13乡3镇。
解放后,1950年调整区划,双流县分4区、13乡、3镇:一区(区署设城关)辖永福、金花、双华乡、中心镇(今名城关镇)。二区(区署设马家寺)辖通江、九江、升平乡、簇锦镇。三区(区署设彭家场)辖柑梓、擦耳、红石乡、彭家镇。四区(区署设黄水河)辖黄水、杨公、维新、黄甲乡。
1953年原簇锦镇划分为簇锦镇和簇桥乡,原彭家镇划分为彭镇和彭镇乡,并分别成立簇锦镇、彭镇镇人民政府。原通江乡划分为通江乡、机投乡。全县共4区16乡3镇。1954年撤销区建制,华兴乡划归双流县,全县共17乡3镇。1956年废双华乡成立中心乡,九江、升平合并为集体乡,机投乡并入通江乡,华兴乡并入簇桥乡,杨公乡并入黄水乡,全县共13乡3镇。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双流县共10个公社1个镇。即中心、永福、东风(由彭镇、彭镇乡、红石、擦耳、柑梓合并为一)、金花、黄水、维新、黄甲、通江、集体、簇桥(簇锦镇和簇桥乡合并)公社及城关镇(1957年由中心镇更名)。
1959年上半年,双流县曾一度与华阳县合署办公。7月撤销双流县建制并入温江县,将所辖黄甲、维新公社划归华阳县辖。归并后,撤销东风人民公社,复置彭镇、擦耳、红石、柑梓公社;合并中心、永福公社,命名为双流人民公社;原双流县城关镇更名为双流镇。
1960年簇桥人民公社划入成都市金牛区。
1962年复置双流县,恢复区建制,黄甲、维新公社划入,全县共3个区、15个人民公社、2个镇。中心区辖中心、永福、金花、黄水、杨公(1961年由黄水公社分置)、黄甲、维新公社及城关镇。通江区辖通江、机投(1961年由通江公社分置)、九江、升平公社。彭镇区辖彭镇、柑梓、擦耳、红石公社及彭镇。
1965年撤销华阳县建制,所辖的18个公社(中兴、鹤林、协和、中和、新兴、白家、文星、万安、正兴、太平、合江、平安、永兴、兴隆、三星、永安、公兴、黄佛)、3个镇(中兴、中和、太平)划入双流县。至此,全县共33个公社、5个镇。
1968年撤销中和、太平、彭镇镇的建制,其辖区划入各同名公社。全县共33个公社、2个镇。
1976年仁寿县辖籍田区(含籍田、回水、红五、刘公、新秦、煎茶、沿溪、玉皇、大林、水池[原名三合]、红花11个公社)划入双流县。同年双流县由温江地区划归成都市辖。
1981年恢复区建制,全县分为1个片(非行政性质的区级机构)、4个区、44个公社、2个镇。城关片辖团结(原名中心,1972年更名)、永福、金花、文星、通江、机投、九江、升平、彭镇、黄水、杨公、红石、柑梓、擦耳14个公社。中兴区辖中兴、协和、鹤林、白家、中和、新兴、万安、正兴8个公社。太平区辖太平、合江、白沙(原名平安,1981年更名)、兴隆、永兴、天桥(原名三星,1981年更名)6个公社。永安区辖永安、红花、黄佛、公兴、胜利(原名维新)、黄甲6个公社。籍田区辖籍田、回水、红五、刘公、新秦、煎茶、沿溪、玉皇、大林、水池(原名三合)10个公社。2镇:城关镇、华阳镇(原名中兴镇,1981年更名)。
1982年实行“政社分置”,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
1983年团结乡更名东升乡,升平乡更名龙池乡,中兴乡更名华阳乡,白沙乡更名白沙坡乡,太平乡更名太平场乡。1984年撤销彭镇、中和、太平场3乡建制,置彭镇、中和镇、太平场镇,以镇辖村。
1985年撤销文星乡建制,置文星镇。撤销籍田乡建制,置籍田镇。划华阳、协和、鹤林三乡归华阳镇辖,改乡为办事处。1985年底,全县共辖4区、1片、36乡、7镇。
1990年辖4区、34乡、9镇,494个村民委员会,59个居民委员会,4013个村民小组,194个居民小组。
1992年10月,双流县区划调整涉及6镇22乡3个办事处。调整后共设建制乡镇13个。分别为:东升镇由东升乡、城关镇、永福乡组成,通江镇由通江乡、机投镇组成,彭镇由彭镇、柑梓乡组成,九江镇由九江乡、龙池乡组成,黄水镇由黄水乡、杨公乡组成,擦耳乡由擦耳乡、红石乡组成,华阳镇管辖地域不变,但撤销其华阳、协和、鹤林3个办事处,正兴镇由正兴镇、新秦乡组成,永安镇由永安乡、红花乡组成,黄龙溪镇由回水乡、黄佛乡组成,籍田镇由籍田镇、红五乡组成,煎茶镇由煎茶乡、刘公乡、沿溪乡组成,大林镇由大林乡、水池乡、玉皇乡组成。
1996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根据成都市武侯区境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发展需要,决定调整和划出双流县部分行政区划。
区划调整部分。将通江镇所辖的鱼剑、江安、真武、五桐、石鼓、沙湾、千子门7个村所属区域划归九江镇管辖。调整后,九江镇共辖27个村、166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委员会;将通江镇所辖的川西营、永康、白佛、陆坝、瓦房5个村区域划归金花镇管辖。调整后,金花镇所辖9个村、60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通江镇经过调整后所辖机投、九架车、花龙门、万寿桥、半边街、潮音、果堰、吉福、晋阳、沙堰10个村、58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将金花镇所辖的高林、金星、龙桥、双合、迎春、接待寺、双桂7个村所属区域划归东升镇管辖。调整后,东升镇共辖35个村、214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委员会。
区划划出部分。将调整后的双流县通江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武侯区管辖。通江镇更名为机投镇,镇人民政府驻机投桥;将调整后的双流县金花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武侯区管辖,镇人民政府驻金花桥;将双流县华阳镇的大源、铜牌、民乐、勤俭4个村和中和镇的双土、五岔子、建设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武侯区桂溪乡管辖。区划调整划出后,双流县共减少了金花、通江2个建制镇和26个村、123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委员会、5个居民小组。
1995年,撤销擦耳乡,设置金桥镇。1996年,调整后的通江镇更名机投镇。2000年,撤销黄甲、胜利、新兴、公兴4个乡,设置黄甲镇、胜利镇、新兴镇、公兴镇。2001年,撤销万安、白沙、兴隆3个乡,设置万安镇、白沙镇、兴隆镇。2002年,撤销三星、合江2个乡,设置三星镇、合江镇。2004年,撤销东升镇,设置东升街道。2005年,撤销文星镇、白家镇,设置西航港街道。至是年底,全县有23个镇,2个街道。
2006年9月7日,双流县撤销华阳、中和两镇建制,设立华阳街道、中和街道。
2008年11月,双流县西航港街道的临江村正式划归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
2010年4月,中和街道辖区整体和华阳街道辖区会龙村、观东村、红松村、石河村、蒲草村以及天府大道以东的劲松村部分组和东寺村部分组纳入成都高新区范围。至此,原双流的中和街道和华阳、西航港部分区域成为高新区的一部分。
2011年9月5日,双流县黄甲、九江两个镇撤镇,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
2012年2月24日,成都市政府同意撤销双流县公兴镇,设立公兴街道办事处。同月,双流县辖7个街道、18个镇:东升街道、西航港街道、华阳街道、黄甲街道、九江街道、中和街道、公兴街道、太平镇、永兴镇、籍田镇、正兴镇、彭镇、大林镇、煎茶镇、黄龙溪镇、永安镇、黄水镇、金桥镇、胜利镇、新兴镇、兴隆镇、万安镇、白沙镇、三星镇、合江镇。
2013年12月1日,双流县新兴、万安、白沙、兴隆、合江、太平、永兴、三星、大林、煎茶、藉田11镇,剑南大道南段、元华路以东的华阳街道、正兴镇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事务正式由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和服务。
2014年1月22日,增设协和街道办事处,辖剑南大道以西华阳街道和正兴镇。
2016年3月1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双流区永安镇、黄水镇、彭镇、金桥镇、黄龙溪镇、胜利镇增挂街道办事处牌子。
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双流区调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成府函〔2019〕127号):1、撤销万安镇,设立万安街道;2、撤销正兴镇,设立正兴街道;3、撤销兴隆镇,设立兴隆街道;4、撤销煎茶镇,设立煎茶街道;5、撤销新兴镇、白沙镇,设立新兴街道;6、撤销籍田镇、大林镇,设立籍田街道;7、撤销太平镇、合江镇,设立太平街道;8、撤销永兴镇、三星镇,设立永兴街道;9、撤销金桥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彭镇管辖;10、撤销胜利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水镇管辖。11、将东升街道双桂社区机场高速公路南侧路沿以南、机场南四路中心线以东,芦蒿社区机场南四路中心线以东、大件路中心线以北行政区域划归西航港街道管辖;12、将华阳街道会龙社区、姐儿堰社区、劲松社区、东寺社区、观东社区、龙灯山社区、蒲草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中和街道管辖;13、撤销协和街道和公兴街道,设立怡心街道。将原协和街道和原公兴街道公兴场社区,草坪社区黄龙大道二段中心线以东、牧华路中心线以南、牧鱼街中心线以东,草坪社区与朱家庙社区牧鱼二路中心线以南,朱家庙社区货运大道中心线以东,朱家庙社区、草坪社区、藕塘社区、双塘社区双兴大道中心线以北,双塘社区华府大道四段中心线以东,双塘社区、兰家沟社区华府大道四段延伸线中心线以东行政区域,划归怡心街道管辖。将原公兴街道邵家店社区、青云寺村,草坪社区黄龙大道二段中心线以西、牧华路中心线以北、牧鱼街中心线以西,草坪社区与朱家庙社区牧鱼二路中心线以北,朱家庙社区货运大道中心线以西,朱家庙社区、草坪社区、藕塘社区、双塘社区双兴大道中心线以南,双塘社区华府大道四段中心线以西,双塘社区、兰家沟社区华府大道四段延伸线中心线以西行政区域,划归黄甲街道管辖。
目前双流区实际管辖东升、西航港、黄甲、九江、怡心5个街道和彭镇、黄水、永安、黄龙溪4个镇,有105个社区、13个村。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