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_政务要闻】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入提质增效关键阶段,通州区依托大运河文化带等资源深化文旅融合,释放文化价值、注入发展动能。昨天下午,“文旅融合新通州”专题交流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活动旨在通过圆桌对话探讨文旅融合赋能区域发展路径,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圆桌会议中,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刘洋表示,当前文旅融合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刘洋以近年故宫博物院转型“超级文化开发体”为例,指出文旅融合不能仅局限于单一经济,应更大范围深度融合,应实现深度、内容、场景、产业四点相融合。“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应联动京津冀毗邻地区,共同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推进文旅产业创新。强化发展‘小而美、小而精’的IP项目,在旅游高峰期为环球影城等景区缓解压力,培育粉丝型消费群体。借助北京入境游客超2000万的优势,将大运河遗产等通州特有文旅产业融入‘入境旅游首站’线路,打造国际文旅产品。”刘洋说。
如何打破传统概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荣会非遗书店创始人宋宁颉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介绍了他们“成功的秘诀”。宋宁颉介绍,三年间,宋宁颉与团队尝试通过邀请景泰蓝等许多非遗传承人和他们所带来的非遗展品、非遗技艺展示与书店阅读场景相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与书店所处的北苑街道进行合作,开展荣会非遗读书节,通过走进社区、校园开展读书会、市集等的形式不断丰富自身IP。在互动中让大家真正认识到非遗,了解非遗图书并不是枯燥乏味。如今,荣会非遗书店在敦煌、佛山等地不断开展“非遗+图书”合作,通过这种探索路径,不仅能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还能为文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通州区副区长林正航表示,目前通州区拥有文化场所和空间超过500万平方米、公园57座,正加快运河水上活力走廊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目标在2030年依托大运河文化带,打造贯通南北的滨水运动长廊,建设水上运动基地、智慧绿道体系和多主题户外休闲公园集群,构建“运河+户外”特色产业生态圈。林正航指出,目前文旅产业已经从“产-人-城”升级为“城-人-产”,即通过升级区域魅力吸引人才,以人才汇聚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区域辐射中心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