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去三亚才一千多的机票,现在最高敢卖六千?成都家长这是被机票架在火上烤啊!”
前几天,成都家长刘女士的吐槽刷爆了社交圈。
原本想趁秋假带娃去三亚晒太阳,结果打开购票软件直接看懵——经济舱基本售罄,仅剩的公务舱价格翻了5倍,比暑假旺季还狠。
这波票价飙升的幕后推手,正是成都中小学的“首届官方秋假”。
下面,谭天道地,为你解读!
一波秋假来袭,数万家庭集体“抢票”
这次秋假可不一般,11月12日到14日三天,再加上前后周末,凑出了个5天小长假,这可是四川中小学生的首个官方秋假。
成都家长本来就爱带娃出游,这下有了正当假期,首选自然是避寒的三亚。
数据最直观:11月12日当天,成都飞三亚的航班几乎全线售罄,仅剩的晚间航班票价也高达4000元,公务舱更是冲破6000元大关。
不止三亚,北京、沈阳这些北方热门地的机票也跟着翻倍,部分往返票价从平时600元涨到1600元。有家长算过账,带两个娃去三亚光机票就得上万五,直接把远行计划改成了“家门口吃火锅”。
票价飙涨的真相:供需天平突然倾斜
别骂航空公司“趁火打劫”,这背后其实是经济学规律在起作用。航空公司客服说得实在:“票随订随售,这几天出行的人太多了”。
简单说,就是需求突然暴涨,供给却没跟上。
一方面,三亚11月气候暖和,本就是北方游客的“暖冬首选”,加上成都秋假的家庭客流,直接把淡季熬成了旺季。
另一方面,航空公司没预判到这波需求,冬春航季运力只增长了1.3%,根本扛不住数万家庭的集中出行。这种“高峰定价”其实是行业常规操作,用价格杠杆调节客流,只不过这次涨得太猛。
如何应对?从“三亚梦”到“周边游”
面对天价机票,成都家长们玩出了各种“生存策略”。
大部分人选择“降级消费”,西昌、乐山这些川内目的地成了新宠,人均800元的温泉套餐卖得火热,比去三亚省了70%以上。
也有“硬核家长”不肯妥协。李先生为了圆女儿的三亚梦,提前蹲点抢票,叠加优惠券后把人均票价控制在2500元。
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秋假不只是休息,更是陪娃的好机会”。还有人玩起“曲线出行”,从重庆、绵阳中转,或者坐高铁再租车,变相降低成本。
谭天道地认为:这波票价风波也给行业提了醒:航空公司得用大数据提前预判假期需求,及时加航班;家长们也可以错峰出行,避开第一波“抢票潮”。
毕竟,不管去哪玩,开心才是硬道理,没必要跟机票价格硬刚。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