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博物馆以其“小而美、小而特”的独特魅力,正成为文旅领域的热门选择。在安吉,一家以“竹文化”为核心的竹印象博物馆,通过“非遗+”的创新模式,演绎着“竹”的精彩百变,为游客开启乡村博物馆的全新体验。
走进竹印象博物馆,一座巨型竹艺装置赫然伫立,引领参观者步入“竹的世界”。馆内设有“竹林七贤”“非遗竹艺”“东方竹礼”“山野鲜竹”四大展区,2000多件竹展品全方位展示了从传统竹编工艺到现代竹基新材料的全产业链发展成果,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一根竹子的千万种可能”。
据悉,该馆虽建设较早,但始终致力于以竹文化推动竹产业发展,通过不断焕新,现已被评选为浙江省乡村博物馆。“今年1月我们对馆内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造,目前整个馆区室内面积达6000平方米,户外场地7000平方米。”竹印象博物馆馆长鲍群群介绍,“非遗竹艺”展区是博物馆重点打造的区域。这里不仅陈列着各式精美的非遗竹制品,还专门设立了非遗工坊,与十几位非遗大师达成合作,其中部分常态化驻馆创作,前来参观的学生和游客可以近距离与非遗老师交流,现场探讨竹艺问题。
今年66岁的楼在亮从小与竹艺结缘,今年三月受邀入驻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创作。作品既可以展示,也可以销售。有时候还会向喜爱竹刻的学生和爱好者现场教学。”楼在亮说。
在博物馆内,既有竹篮、竹筷等传统竹制品,又有竹玩偶、竹文创等现代设计,每件展品都将竹子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同时,馆内采用“展品即商品、商品即展品”的模式,以展示带动销售,再以销售反哺竹文化传播。这一展销模式还解决了老手艺人的销售难题。“一些老手艺人年纪较大,缺乏销售渠道,我们很多产品就从那里收集过来,并通过设计团队,为这些传统产品注入创新元素,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鲍群群说。
丰富的竹文化内容让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今年暑期,这里接待了近2万名游客,仅研学团队就超过1000人,全年接待量预计比去年增长40%。接下来,竹印象将在竹文化上继续发力,推出一系列兼具安吉特色和现代审美的作品,让竹子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