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一场以“万里同心,共护黄河”为主题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媒体记者网络大V山东行活动,自菏泽启程,沿济宁、德州、滨州一路向东,最终抵达东营,在芦花摇曳、红叶纷飞的季节里,完成了一场与齐鲁山河的深情对望。
景美:大河安澜处,生态新画卷
黄河入鲁第一县——菏泽东明,是此行起点。站在高村险工29号坝极目远眺,昔日“豆腐腰”险段已化作安澜长卷,草木霜染,水波浩渺。与此同时,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落叶铺金,芦苇摇曳。这里已成为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司法实践为一体的绿色明珠。
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在德州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林立,落叶纷飞如诗。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以“水平潜流+表面流”的匠心工艺净化水体,残荷、香蒲与野鸭共构一幅冬意简笔画。湿地科普馆更成为触摸生态文明的窗口,让“生命之源”与“生命之美”交相辉映。
滨州中海公园打破围栏界限,实现水岸无界共生。粼粼波光映照着翱翔水鸟,折射出这座城市连续四年荣获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优秀”的绿色决心。从182公里海岸线到94公里黄河穿城,滨州以“山、海、河、城”共融的格局,书写着生态优先的实践答卷。
人美:志愿微光暖,守护赤子心
有温度的志愿服务,如古运河边一碗热气蒸腾的老豆腐,也是孩子们将落叶制成书签后、映在镜头前的灿烂笑脸。他们的付出朴实无华,却深远绵长,真切地温暖着一方水土与人心。
济宁“爷爷奶奶讲运河”志愿服务活动
在济宁,“运河爷爷奶奶”将古运河往事娓娓道来,“运河长清”项目以“护、读、见、拍、爱”为脉络,串联起代际传承的守护情怀。梁山县黄河志愿者协会作为全省首个同名组织,扎根滩区,以360余名志愿者的力量,实现赵堌堆乡18个村服务全覆盖。
德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生态环境保护分会汇聚近5万名会员,与高校联盟共织青春护河网。从环保《开学第一课》到“湿地探秘”,从“零废弃”元宵灯会到千名“环保小达人”探秘垃圾焚烧,绿色种子在趣味实践中深植童心。
滨州白鹭公益服务中心发起“美丽滨州·绿行未来”项目,5000余人次志愿者用65800小时清理河道垃圾600余吨;扶人公益将净滩行动与黄河地名文化宣传结合,让守护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东营净滩志愿服务行动
东营幸福里社工服务中心尹胜辉带领团队七年坚守,3.5万人次志愿者投身“守护黄河口”行动;东营职业学院青年以科技破题盐碱地,让50亩试验田重焕生机;胜利四中“护水思源”少年服务队,则以稚嫩肩膀扛起家乡河流的明天。
和美:飞鸟绘诗行,万物永续美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1706种动植物构筑起繁茂生命网络,青头潜鸭栖息地、南四湖监测站等屏障相继建成,助力水质连续21年稳定达标。
人与自然在此达成默契。此行中,无论是菏泽东明的“押花课堂”,还是德州夏津孩子手中的落叶书签,都是对自然馈赠最温柔的回应。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花
芦花若雪,河海交汇,此行最后一站的东营黄河三角洲,不仅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黑嘴鸥之乡”,更是374种鸟类、685种植物的共生乐土。“鸟浪”奇观每日在此上演。数万飞鸟集群翱翔,如潮如诗,让这里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保护区内,“鸟岛”已成为野鸭、大雁等鸟类的永久家园,它们不再遵循严苛的迁徙律例,而是将这片湿地视为四季归宿——这是生态改善最生动的注脚。
图为滨州贝壳堤岛资料图片
当黄河从历史惊涛走向安澜新篇,当志愿微光汇成星河万里,这场“大河之约”所见证的,不仅是山东的生态嬗变,更是一个关于共生、守护与未来的中国故事——万里同心,共护黄河。
记者:赵璐 编辑:曹梦佳 校对:高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