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秦岭,层林尽染,云海翻涌,是无数人向往的浪漫打卡地。但总有人执着“野线”打卡的刺激,却最终面临大自然的致命警告——断崖狰狞、天气突变、失温遇难。让人遗憾的是,即便一再预警,但几乎每个长假,鳌太线、冰晶顶这些网红“野线”上,总有人无视危险、前仆后继,将“网红打卡”变成了“生死赌局”。
一场“冒险”,毁掉的不止一个家庭
2025年5月,江西一名20岁大学生瞒着家人,独自乘火车抵达西安,连夜踏入秦岭腹地,最终在冰晶顶附近彻底失联。9天后,救援人员在潮湿的密林中找到他的遗体,推测是雨天滑倒后失温离世。这个还未充分体验世界的年轻人,把生命永远定格在秦岭的晨雾里。当千里奔袭而来的父母抱着早已冰冷的遗体,哭声在山谷间碎裂时,“网红野线”虚幻光环刹那间碎裂成无法缝合的悲恸。
此前,两名驴友反穿秦岭“光鹿跑兵冰”路线失联,来自公安、消防、卫健、专业救援队等150余人连夜进山,最终找到的是两具已无生命体征的躯体。遇难者家属一度因悲痛反手将救援队伍告上法庭并索赔,直接导致公益救援队“秦岭牛马队”解散并“不再主动介入救援”。
拍摄:朱虹霏
两名遇难者——一名43岁、一名30岁,生命永远留在了跑马梁的寒风里。追根溯源,这场悲剧源于一场 “不自量力” 且准备不足的极限挑战:它的破坏力不止于夺走两条生命,更让两个家庭从此破碎难圆;从社会层面看,救援消耗的公共资源,实则在透支整个社会的安全保障能力;对公益救援队而言,这次事故带来的伤害,严重打击了他们的救援积极性,也给公益救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蒙上阴影。
野游的终点,从不是“征服自然”的炫耀,而是一场结果未知的“生死赌局”,赌上的不只是自己的性命,还有家庭的幸福。
违规不是“勇敢”,是触碰法律红线
总有人觉得“野游”只是“不按路线走”,顶多被批评教育。可法律早为“任性”划下不可逾越的红线——轻则罚款,重则坐牢。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八十三条明确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秦岭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2025年5月,周某从宁陕县牛圈沟非法穿越至秦岭鹿角梁核心保护区,还在重点森林防火区内点燃明火露营——甚至拍摄视频炫耀,并对网友的善意提醒恶语回怼。西安市秦岭保护局迅速联合公安部门展开调查。经核实,其露营与用火点位于安康市宁陕县境内,属秦岭核心保护区。最终,案件移交至具有处置权限的当地相关部门,并依法依规对其行为进行处理。
据介绍,违规进入秦岭核心保护区开展户外活动,不仅易造成人员走失、意外伤亡,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甚至还可能踩到法律红线。而火灾作为秦岭林地公敌,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扑救困难,严重破坏生态系统,过火地常常需要几十年到上百年时间才能康复,有的甚至无法恢复,一旦出现大的火情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违规进入陕西省秦岭核心保护区,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第二十七条“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八条“核心保护区不得进行与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无关的活动”及《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六十三条“禁止非法野外使用明火”等法律法规,造成重大损失的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图源:西安发布
如今秦岭各主要峪口已布设智能监控、人脸识别设备与警示广播,违规穿越的信息会实时同步至文旅、应急管理、交通等部门系统;多次违规、屡教不改者,还可能被纳入区域旅游黑名单,限制购买相关景区门票或进入管控区域——“一时冲动”的代价可能是失去自由。
没有“免费救援”,只有“自己买单”
我国法律对野游救援费用的承担主体早有明确界定:《旅游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旅游者在接受救援后,需依法支付个人应承担的救助费用;《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则通过无因管理制度进一步对此作出适用解释——志愿者在救援过程中支出的油费、装备损耗、人身保险等必要成本,有权向接受救助的受益人追偿。
即便政府组织的公共救援,虽现场不即时收取费用,但在四川、安徽等地,已明确推行“政府先行垫付、事后依法追偿”机制。简言之,救援费用的承担不存在“豁免空间”,“先救人、后算账”是明确原则,这笔费用既躲不开,也赖不掉。
除此之外,市场也有一些搜救商业化探索。在四川稻城、云南香格里拉,要求游客购票时同步购买20元专项险,一旦发生意外,搜救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其本质仍是“为自己提前购买保障”。若无商业保险保障,即便道德绑架、诉诸法庭,数万元的搜救费一分也不少付,此前新疆伊犁因追逐“蓝冰奇观”陷车的四名游客、跌落四川甘孜冰裂缝的博主就是明显的例子。
图源:中国消防
搜救行动中,直升机燃油、折旧与机组成本高达1.2-2万元/小时,资深户外向导日薪在800-1000元,搜救犬年均训练费更是超3万元。这些原本用于生态修复、乡村医疗的储备,却被消耗在本可避免的风险里。
“救援”是人道主义行动,从不是“福利”,而是违规穿越者必须承担的“公共资源占用费”——没人该为你的任性买单。
拍摄:翟小雪
秦岭的壮美源于原始与脆弱的共生——它从不会拒绝心怀敬畏的访客,却必会惩戒违规闯入者。真正的山野爱好者会提前查天气、备卫星设备、同步行程给亲友并购买户外保险——敬畏自然不是口号,而是降低风险的行动。
别让“说走就走的探险”变成悲剧,别让“网红打卡的冲动”沦为身陷牢狱的悔恨,别让“一时任性”酿下难以吞咽的苦果。沿着规定线路行走,在开放营地扎帐——是对大山的敬畏,更是对自己与家人的责任。
保护秦岭,从拒绝“野穿”开始!
追逐美景无可厚非
但不能以破坏生态
甚至是付出生命为代价
敬畏自然和生命
才能让每一次探险都成为
安全、愉悦的体验
转发提醒身边人——
文明旅游,让景色更美好!
来源:西安秦岭保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