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的层峦叠嶂间,四座灵山如翡翠明珠散落祥云大地。天峰山的道韵流转,水目山的禅意绵长,天华山的奇观绝险,九鼎山的云海缥缈,共同谱写了一曲跨越千年的天地交响。当晨曦初露,暮霭四合,这些山峦便化作通往另一个时空的秘境之门,在彝族歌会的悠扬旋律中,在铁树开花的刹那芳华里,在石龙挂彩的惊险仪式上,在九鼎莲峰的云蒸霞蔚间,向人们诉说着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永恒诗篇。

道教圣地天峰山,恰似一柄“青玉如意”横卧在祥云、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处。这座享有“南来道教第一山”美誉的灵山,其传奇始于明万历年间那个神秘的午后。据《神人胥悦》碑文记载,一位夷人牧羊入山,忽见白发老翁跨牛而过,声如洪钟:“此山乃仙都也!”话音未落,老翁已隐入云雾。乡人“悟为”老君显灵,当地乡绅纷纷解囊,依山势兴土木建老君殿,从此开启了天峰山的道脉传承。如今漫步山间,险峻的地势高耸入云,群山环抱如众星拱月。参天古木撑起绿色穹顶,四季花香与鸟鸣相和,清幽之境令人顿生远离尘嚣之感。明清时期的道观楼阁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千峰之间,飞檐翘角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散发着神秘而奇幻的气息。那些保存完好的上百幅石刻石雕,线条如行云流水,形象栩栩如生,堪称鬼斧神工。

而最富生命力的,当属延续五百余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歌会——届时漫山遍野人潮涌动,彝族男女青年以歌为媒,在古老的旋律中相识相知,让这座道教圣地在庄严肃穆之外,更添几分人间烟火的温情。

铁树开花水目山,则以另一种禅意书写着不朽传奇。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的神迹而得名。这座比鸡足山早700年、比崇圣寺早11年的佛教圣地,曾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被誉为云南禅宗第一寺、佛教文化第一山。登临远眺,但见群峰叠翠连绵百里,古树参天绿荫如盖,名碑矗立见证沧桑。曾依山势建造的八寺九庵中,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至今保存完好。

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远近闻名的唐代古山茶花树“九蕊十八瓣”,明朝的“月季王”,以及宝华寺那株等待千年机缘的“铁树开花”。当铁树终于绽放金蕊时,整座山峦仿佛都在诉说着“一念花开见如来”的禅机。规模宏大的塔林地宫中供奉着佛门肉身“舍利子”,独具特色的木犬殿守护着古老誓约,“寺抱塔”奇观静默矗立,而那些“枯井取木”“风洞购物”的古老传说,更让这座禅寺在晨钟暮鼓间平添几分超然物外的灵气。

石龙倒挂天华山,将道教的玄妙具象为惊心动魄的自然奇观。远在唐初、近在明清,这里都是古云南县和洱海地区赫赫有名的道教名山。天华山胜景由仙床云卧、石龙倒挂、石屋天窗、石珠夜明、诸葛营寨、古洞三庵、悬崖滴玉、东西石楼八大胜景组成,更有豆大天、仙人脚印、石虎登山、石钟石鼓等奇观点缀其间。上、中、下三宫观楼阁皆建于悬崖峭壁之上,两峰对峙气势恢宏,怪石林立形态万千。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上庵后绝壁上两条垂天而落的钟乳石龙——鳞甲分明,首尾相衔,栩栩如生仿佛乌龙由天而降,正欲冲向幽深峡谷。这“石龙倒挂”的奇景与水目山“铁树开花”并称祥云双绝。在古代道教洞天福地的仙境构想中,这条石龙被赋予了浓郁的神气仙风。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当地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石龙和石龙挂彩仪式。届时,身手矫健的挂彩之人徒手附岩攀壁,将鲜艳的红彩挂于龙头,整个过程惊险绝伦,扣人心弦,既是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也是对生命勇气的礼赞。

云峰奇秀九鼎山,则以九座险峰绘就天地间最壮丽的画卷。因九峰并峙如莲台绽放,故又名九峰山。遥望九峰,其形各异而名如其状:凤鸣峰似有清音缭绕,狮吼峰如闻猛兽咆哮,揽霞峰仿佛可摘云霞,招鹤峰恰似仙鹤翩跹,峨眉峰秀若女子黛眉,侍仙峰如童子恭立,中秀峰亭亭玉立,凌霄峰直插云霄,飞云峰云雾缠腰。九峰相连,岩壑峥嵘,山峦叠嶂,恰似一朵吉祥的九瓣莲花盛开在云岭大地。九鼎山不仅有九峰奇绝,更藏匿着碧霞洞、观音洞、朝阳洞、弥陀洞、隐貌洞、羊乳洞、雪花洞等神秘溶洞,每处洞穴都隐隐透出神仙之气,仿佛随时会有得道高人从洞中飘然而出。

在莽苍的九峰山间,隐藏着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老寺宇——九鼎寺。历经正德、嘉靖两度维修,清朝、民国两代扩建,如今的九鼎寺已形成包括土主庙、妙胜阁、华严阁、三教阁、弥陀阁、碧霞庵、古佛洞、毗卢阁、玉峰阁、千花台等殿阁的庞大建筑群。当登临海拔3117米的山顶,“九鼎云峰”这一祥云“古八景”之一的绝美画卷徐徐展开,绵延数十里的祥云坝子和远处的苍山洱海尽收眼底,令人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当最后一缕夕阳为四座灵山镀上金边,天峰山的歌谣还在深谷中婉转回荡,水目山的铁树在暮鼓声中静候下一次绽放,天华山的石龙在渐浓的夜色中愈显峥嵘姿态,九鼎山的云海已开始酝酿翌日破晓时的莲台奇景。这些山不仅是地理的坐标,更是活着的精神图腾——它们用岩石镌刻信仰,用草木传递哲思,让每个到访者都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触碰到那些跨越千年的灵光。或许正如古人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祥云四绝的仙气,正藏在每一片苔痕斑驳的碑刻里,每一缕缠绕古殿的云雾中,每一朵山花绽放的芬芳里,等待有缘人来解读这部用山河写就的无字天书。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与人文永不停歇地对话,过去与未来在此时此刻交汇,共同编织着一幅永不褪色的灵山圣境图。
图文作者 文/张如旺 李世祖 图/祥云融媒
责任编辑 梁晓凯
图文审核 李志刚 张敏来
图文总审 胡林果
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
投稿邮箱 3109820189@qq.com
媒体地址 祥城镇龙溪小区308号
法律顾问 杨明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