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只剩最后8件”
“宝宝们左上角点关注”
“直播间专属价,错过再等一年”
又是一年“双十一”
优惠券领没?
满减算到脑壳痛?
买买买,从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古人早就把“剁手”玩得风生水起
今天
就跟着小志来看看
蜀地硬核特产种草官
疯狂安利的蜀地特产有多绝
3、2、1
上链接
01
“主播”文翁
西汉教育顶流
“家人们!挖到宝了!‘文房神器’金马书刀今日破价了!懂行的宝宝都知道,汉代书刀‘一寸刀一寸金’,错金工艺很难复刻,极具收藏价值!”
首先登场的是我们西汉教育界顶流——文翁!他带来的蜀地好物是书刀。
据《汉书·循吏传·文翁传》记载,在两千多年前,蜀郡守文翁在成都修筑石室学宫开办官学,他从自己手下选定德才兼备的官吏十来名,亲自担任教师进行培训。并让这些官吏带上蜀地特产前往京城太学,跟随博士学习儒家经典、律令等。
▲错金铁书刀 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而文翁为学员们准备的伴手礼就是蜀布与书刀。汉代是书刀盛行的年代,皇帝往往用书刀赏赐臣下,其中以蜀地广汉郡的金马书刀最负盛名。这种书刀由工官督造,特供皇室贵族及高官使用,以秀美的错金工艺著称。因为一面常有错金的马形纹样,被称为“金马书刀”。
历史上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书刀少之又少,蜀地金马书刀尤其珍贵。
02
“主播”诸葛亮
蜀汉“织锦 CEO”
“千年非遗蜀锦来炸场啦!西汉提花工艺,穿出去自带高级感,送人自留都有面儿!”
据《成都市志·纺织工业志》记载,成都丝织生产历史悠久。早在秦汉三国时期,成都就以织造精巧色彩艳丽的蜀锦而“名天下”。
西汉时期,成都成为全国五大城市之一,广大农户普遍“环庐植桑”,丝织品花样众多,织锦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发现4台西汉(提花)织机,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
▲图片来源:影视剧《军师联盟》
蜀汉三国时期,蜀锦成为当时蜀汉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蜀锦织造业是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着“决敌之资”的战略地位。诸葛治蜀,奖励耕织发展蚕桑,以备军需。
唐代,蜀锦被尊为上等贡品,产量居全国之首,且可代表货币进行支付和交换。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 图片来源:天府新视界
03
“主播”杜甫
顶流诗人
“库存只剩最后10瓶!清冽甘甜的郫筒酒不是天天有,拍了的宝宝扣‘已拍’,优先安排发货,全国包邮!”
李白爱喝酒是天下人皆知,谁又知道,杜甫比李太白毫不逊色。据统计,杜甫的涉酒诗一共有三百多首。
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举家入川,度过了一生中难得的快乐安稳时光。在蜀地,杜甫喝了不少酒,还为郫筒酒写下名篇“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相传西晋时期,山涛好酒饮事,在郫县做县令时,取县衙内的井水,以筠管酿酴醯酒,也就是后来甘甜醇美的郫筒酒,距今已有千年历史。郫筒酒,清冽甘甜、酒香浓郁,是巴山楚水之地诞生的“酒中贵族”。
▲郫筒酒酿造过程 图片来源:郫都文体旅
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将郫筒酒与天下名酒并列,称其“清冽彻底,饮之如梨汁、蔗浆,不知其为酒也”,精准道出了它的独特风味。
▲郫筒酒发酵过程 图片来源:天府郫都
04
“主播”陆游
蜀州通判
“家人们!我在蜀地为官时就狂夸的新津韭黄,今天终于端进直播间!脆嫩无丝、鲜香扑鼻,古代文人下酒必备,48小时内产地直发!”
直播间又迎来重磅农产品——新津韭黄!南宋大诗人陆游曾任蜀州通判,新津也在其管辖内,因此陆游数临新津。某次,陆游在品评川西美食时,写下诗歌《蔬食戏书》,“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
自古以来,新津人便依赖这里松软的油沙土与五大河流的滋养栽种韭黄。产出的韭黄叶子细长,鹅黄茎杆粗细均匀,雪白柔嫩。难怪陆游有此感叹!
▲新津韭黄 图片来源:新津区地志办
另据1989年版《新津县志》载:“金华、永商的韭黄色鲜质嫩,各具特色,全县闻名,且永商乡烽火村8组被评为 ‘韭黄村’。”
韭黄炒蛋、韭黄肉丝……谁看了都得流口水!
05
“主播”小志
你们最爱的萌萌小志
“《华阳国志》是研究古蜀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正史记载无虚言!没下单的宝宝抓紧啦!今天拍下今天发货,全国包邮,收到不满意直接退,读懂这本书,才算真懂蜀地千年底蕴,放心冲!!”
直播间最重磅产品登场了!
由东晋蜀郡江原(今四川成都崇州)人常璩所著《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体例最完备的地方志。
该书分12卷,约11万字,重点记述从远古到东晋的巴蜀史事,在编纂体例上首次将历史、地理、人物结合,开创中国地方志的新体例,为研究我国古代西南地方史和巴蜀文明提供了重要史料。
▲《华阳国志》图片来源: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范晔著《后汉书》,裴松之注《三国志》,曾大量采用其文,崔鸿的《十六国春秋》、郦道元的《水经注》、刘昭的《后汉志》,都吸收和采用了《华阳国志》。
“双十一”别光顾着买买买!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华阳国志》与古蜀文化分论坛正在祟州市举办,《华阳国志》看起来!文化论坛关注起来!
【本平台刊发的信息仅为阅读、传递文化之用,转载文版权属原作者或原刊发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或整改。】
资料来源:《成都市志》、《非遗里的成都》、成都发布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