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绪棽 报道
文旅融合,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沂蒙精神意蕴深厚、内涵丰富能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红色资源、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
一、以沂蒙精神为引领,精心打造沂蒙文旅融合品牌
沂蒙地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深挖精神内涵,加强品牌推介,推动标准建设,既丰富了文旅供给品类,又打造了沂蒙文旅品牌,提升了吸引力竞争力。
(一)深挖沂蒙精神内涵,丰富文旅产品文化内涵
近年沂蒙地区积极将红色文化融入文旅实践,《生万物》等大批影视力作相继呈现;《跟着共产党走》等260余部优秀群众性小戏小剧喷涌;开发“夜游沂河”等多处网红打卡点,推出《临沂往事》等22个文旅融合项目,58个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沂蒙地区文旅产品供给能力增强、内涵价值提升,品牌风采初现。
(二)加强文旅品牌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自2011年起沂蒙地区承接红色教育培训,赢得“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等荣誉。为进一步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沂蒙地区先后尝试了“文旅局长代言”“快手大V采风”等创新之举,并通过举办刀郎演唱会等大型演唱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沂蒙热”。多元宣传、多点发力使沂蒙文旅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逐步提升。
(三)推动品牌标准建设,提升品牌吸引力竞争力
近年沂蒙文旅市场快速发展,相关部门严抓管理,制定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多部门联合督导、综合施策推动了沂蒙文旅品牌标准化建设。培育形成“水韵沂蒙”“开城入梦”等一系列红色文旅品牌,建成9个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带动了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增长,促进了醉东风乡村艺栈、“六姐妹”煎饼等周边衍生产业发展。
二、以沂蒙精神为动力,不断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沂蒙地区将沂蒙精神融入文旅产业,深耕“文化+旅游+”多元融合路径,打造出沂蒙文旅特色品牌,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升级双向赋能。
(一)推动“文化+旅游+教育”融合发展,打造研学旅游品牌
近年沂蒙地区探索以沉浸式体验激活研学游,开发形成干部教育、学生思政课等红色研学游产品和线路。如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跟着影视去研学”品牌,涵盖《识字班》等11个沉浸式小院演出;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打造“重走突围路”体验;华东野战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发“剧本推理+角色扮演”项目,并招募小讲解员让沂蒙精神在研学中扎根。
(二)推动“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打造智慧文旅品牌
近年沂蒙地区引入现代科技,为红色文旅插上了智慧翅膀。一是,各展馆推出小程序预约、导览等全流程数字化。二是,推进智慧化改造、配套文创产品。如通过 VR 展打造“数览沂蒙”等精品,穿越时空实现古今对话。三是,以数字化手段破解红色文化传播与旅游服务升级难题。建成人流监控等服务管理平台,打造多维交互智能体系,增强互动感。
(三)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旅游品牌
近年沂蒙地区着力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以赛事为纽带串联文化资源,成功将赛事流量转变为消费流量。如承办中国女篮热身赛、沿沂河马拉松等高端赛事,吸引大量省外市外人员参与,让游客在运动中感受沂蒙历史底蕴、红色传承,有效带动消费,实现“文化+旅游+百业”共赢。
三、以沂蒙精神为支撑,持续提升文旅融合服务质量
沂蒙地区提升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抓实运营监管,将党的为民宗旨转化为实践动能,推动沂蒙文旅融合实现了由有向优、由量向质的升级跨越。
(一)完善文旅产业基础建设,提升文旅服务保障
基础设施是“硬支撑”。近年沂蒙地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构建完善的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体系,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交通网络。开通“沂蒙红色专线”串联核心景区,解决“最后一公里”接驳难题。二是,升级服务配套。在沂蒙路、解放路等主要商圈及景区周边建“沂蒙文旅驿站”,提供免费饮水、行李寄存等。三是,加快智慧服务。重点景区完成票务系统升级,实现“刷脸入园”“线上预约”全覆盖。
(二)重视文旅产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者的素质
人才是“软实力”。近年沂蒙地区通过“传帮带”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生力。一是,分层分类培训。针对一线讲解员、导游,每年举办“沂蒙红色讲解员大赛”,以赛促学提能力。二是,联合临沂大学、职业院校开设文旅服务专业,定向培养酒店管理、景区运营等专业人才。三是,建立名师工作室,邀请全国金牌导游等组建专家团队,培养专业人才。未来将联合沂蒙干部学院等通过培训考核等措施,不断提升从业者素养。
(三)加强文旅产业运营监管,优化文旅融合环境
良好环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沂蒙地区建立健全文旅产业市场监管,多部门联合维护市场秩序,营造优质生态。一是,构建多元监管体系。成立文旅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监管、公安等联合行动,查处非法经营、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引入“互联网+监管”大数据监管。实行景区视频监控、游客投诉、实时监测。三是,推动行业自律。制定相关从业规范准则,组织文旅企业签订承诺书,确保游客在沂蒙安心舒心。
四、以沂蒙精神为纽带,着力促进文旅融合区域合作
沂蒙地区打破行政壁垒、拓展周边合作,构建起多维文旅合作体系,让沂蒙红色文化在交流合作中焕发活力,推动沂蒙文旅产业实现了“抱团发展”。
(一)加强沂蒙地区内部的文旅融合,形成发展合力
沂蒙地区打破区域限制,有效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红色沂蒙”主题线路集群,整合临沂、枣庄、日照等地红色资源,推出“沂蒙精神传承线”精品,带动餐饮、住宿。二是,建立区域协作机制,联合淄博、潍坊等市成立“沂蒙精神文旅联盟”,门票互认、客源共享、宣传联动。三是,推动业态互补,以临沂红色研学联动枣庄运河文化、日照海滨生态资源,打造“红色+民俗+生态”复合型文旅产品,实现“1+1##_FORMAT_GT_##2”。
(二)推进沂蒙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旅融合,拓展发展空间
近年沂蒙地区主动对接重点客源市场,打造跨区域红色文旅品牌。一是,深化京津冀地区合作。与北京、天津签订协议,设立“沂蒙文旅推广中心”,开通“北京—临沂”专列。二是,加强与长三角地区联动。融入“长三角红色旅游联盟”,与上海、南京等地共享营销平台,推出“沂蒙精神+江南水乡”跨省旅游。三是,推动互联互通。开通“临沂—济南—石家庄”“临沂—徐州—南京”等高铁专线,缩短城市间距离。
(三)增进国际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柬埔寨公主珍娜一首《沂蒙山小调》使沂蒙火遍全球。沂蒙地区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使沂蒙精神逐步走出国门。一是,开展文化交流。举办“翰墨飘香沂蒙情蒙古学子中国行”“云端牵手 精神共学”等活动,促进文化传播互鉴。二是,推动文旅品牌出海。以“推动中俄旅游合作交流加快红色旅游国际化发展”系列活动叫响“红色沂蒙”世界之音。三是,开展国际合作。有关沂蒙精神的学术会议、文化交流等多维传播不断拓展。
沂蒙精神富含文化瑰宝、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具有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传承红色基因的多重作用,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目标高度契合。应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其在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开创沂蒙文旅事业发展新局面。(作者 沂蒙干部学院 何非)
【沂蒙干部学院2025年度重大项目攻关创新一流综合保障体系项目,立项编号:2025YBb013;作者系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进修班(第六期)学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