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滨海新区慢行系统规划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其中提出,滨海新区将建设慢行系统,并塑造多个网红景点。

部分内容如下
蓝绿相融的慢行绿道管控
总体思路
结合新区特色,规划“河、海、绿、园”四网融合系统,让百姓“出门见绿,望海亲河”,满足多元生活体验,激发城市活力。结合全域滨水及绿地空间,织补全域绿道网络,建立本地市民感知的慢行环线。着重考虑海河、海湾特色资源,构造城市级休闲系统。
海河绿带慢行规划管控
- 规划策略
围绕海河两岸,依托慢行交通打造高品质骑行系统,凸显广袤舒展、文化荟萃、活力宜居特色。
- 线路规划
沿海河两侧规划最具滨城近代文化特色的慢行绿道骑行线路。总长度约53km,贯穿于响片区、塘沽老城片区、华北陶瓷片区、大沽化片区。串联塘沽车站旧址、西亚西油库旧址、大沽船坞遗址、大沽海神庙遗址、日本新港港湾局、大沽口炮台、大沽关帝庙、日本株式社会炮楼、潮音寺、水线渡口等文化节点。
- 滨河慢行分区控制
结合单元划分强化慢行线路骑行指引,涉及文化主题骑行单元8个,生活主题骑行单元4个,休闲主题骑行单元7个。
- 滨河慢行品牌指引
慢行驿站指引:完善慢行绿道配套设施,为市民提供驿站服务体系。一级驿站、二级驿站结合码头规划设置,包含休息间卫生间、母婴室、急救室、图书馆、售卖、信息发布等功能。大型驿站设置应充分体现沿河特色,例如结合滨城商业水街、多元文化博览、滨城水上休闲度假主题设置。三级驿站结合功能需求灵活布置。
塑造骑行网红景点指引:结合节点空间,建立空间瞭望平台,增加市民对滨城的感知,例如在武警博物馆处增加骑行桥梁等。
海湾岸带慢行规划管控
- 规划策略
着重体现向海生活,展示沿海风景长卷,借助慢行交通,全方位塑造世界级海洋文化、人海和谐的海洋体验。
- 线路规划
沿海规划最具本土特色的亲海海湾绿道骑行线路,串联国家海洋博物馆,妈祖文化园,东堤公园,南堤步道公园,东疆亲海公园,东疆港沙滩公园,东疆纪念公园等。通过差异化引导形成文化主题功能,彰显海洋文化特色,营造滨海新区独具海洋风情的亲子旅游体验线路。
- 滨海慢行分区控制
结合单元划分强化慢行线路骑行指引,涉及海洋主题骑行单元13个,亲子主题骑行单元5个结合公共建筑管控、滨水界面管控、建筑高度管控、建筑封面管控等,共同营造滨水界面。结合本底特色引导形成不同主题风格。
- 滨海慢行品牌指引
慢行驿站指引:结合景观节点,合理配套设置如游客中心、零售、餐饮、卫生间、管理用房等设施。在游客中心等地集中布置多种功能的慢行驿站,慢行驿站需结合“亲子度假寻宝“、“青年时尚潮流”“海洋博览研学”等特色。

亲海慢行活动策划:为满足旅游休闲消费者需求,策划休闲绿道与产业结合,增强游客休闲停留体验感,形成滨城体现海洋博览、全民渔乐、沙滩海湾“123日游”的最美骑行地图。
海洋博览线路:航母体验一贝壳湿地一动漫展览一妈祖神庙一海湾日出一水上运动一海洋展馆;
全民渔乐线路:古镇文化一渔人出海一观海大桥一赶海拾贝一看海公寓;
沙滩海湾线路:动物家园一沙滩亲海一蓝晶日落一游轮出海一集装箱堆放展示。
体验亲海活动慢行,领略海滨风情。规划骑行线路,作为骑行东疆共赏日出海景,共赴浪漫的青春之约的重要载体,依托线路可策划举办马拉松、音乐节、徒步活动等多种特色慢行活动。
塑造网红骑行景点:生态城涉海景区日客流量超2万人次,东疆周末日均4-5万人,景区间仅隔永定新河,绕行近20公里,建议增设与亲海慢行衔接为旅游服务的高空索道,提供国内唯一能高空观赏海景和港口作业全貌的游览体验,作为联系东疆与生态城旅游观光的重要交通方式,利用索道支架的大跨度和高度特征,将作为滨城港区慢行融城的标志性工程。
绿道慢行规划管控
- 规划策略
将分散的绿地空间以绿道形式衔接,活化、增补、延展城市绿色空间,为市民营造绿生活。
- 绿道慢行规划指引
慢行绿道串景连园,打通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慢行织补互联互通的全域绿道网络。从三个方面提出指引要求:一是规划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慢行,形成新区绿道休闲骨架网络;二是行绿道需与城市公园街接,尤其是途经较大型公园时,应设置环线或者支线进入公园内部,与公园游线相结合;三是绿道选线与各类公园,特别是小型公园出入口结合,方便市民步行与骑行到达。
来源 | 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网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