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厉害了!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与马蜂窝联合召开“旅游目的地探索系列报告发布会”,发布该系列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风物报告》。黑龙江省佳木斯同江市“赫哲族鱼皮衣制作技艺”、黑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入选全国地道风物榜单非遗传承系列,大兴安岭漠河市“夏至节感受极昼,幸运时还可看到极光”入选全国地道风物榜单节庆习俗系列。
佳木斯同江
赫哲族鱼皮衣制作技艺
你以为鱼皮只能吃?格局打开!鱼皮不仅能做成酷炫的潮牌衣服,还能变成精致的画、饰品和文创!让我们一起来看渔猎文明的传统技艺是如何从江畔村落走向国家级文化视野的创新路径。
作为我国唯一以渔猎为核心的民族遗存,鱼皮衣不仅拥有“剥皮、鞣制、拼缝”的古法,更藏着赫哲人“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鱼皮技艺传承人手中的刀具与骨针,传递着赫哲文化密码,每件作品都是民族信仰的印记。

传统与潮流的碰撞,让鱼皮衣技艺走出小众圈层。同江文创产业园打造“赫哲神偶 IP”,将古老鱼皮纹样与国潮审美融合,开发潮牌服饰、鱼鳞画、鱼骨饰品等近百种文创,更有冰箱贴、抱枕、耳饰等日常用品让非遗浸润生活,“指尖技艺”成了“指尖经济”。

从黑龙江畔的生存必需,到跻身“中国风物”的文化标识,赫哲族鱼皮衣的蜕变,正是同江文旅融合的生动注脚。当千年鱼皮遇上现代创意,古老非遗便在守正创新中,绽放出穿越时空的光彩。
黑河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
⛰️曾经山林里的生存智慧,如今成了最独特的文化名片!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是黑河市爱辉区鄂伦春族传统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鄂伦春族曾以狩猎为生,长期食兽肉、衣兽皮,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创造了狍皮制作技艺。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狍皮制作技艺及其制品便成了鄂伦春狩猎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刻体现了鄂伦春族人的生活观、审美观。


立足这一趋势,黑河市将进一步深挖本土文化特色,充分释放资源禀赋优势,聚力打造独具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风物非遗产品”,让群众了解非遗、记住非遗、走进非遗、爱上非遗,持续激发非遗传承活动与发展动能。
大兴安岭漠河
漠河“极昼➕极光” 超绝梦幻体验
漠河作为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城市,是国内观测北极光的最佳地点。夏季是相对理想的观测窗口期。
极光的出现需要满足晴朗无云、高KP值(地磁活动强)等严苛条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份“可遇而不可求”,为追光之旅增添了无限的浪漫色彩与期待感。能否遇见,全凭一份幸运与缘分。

想看极光却总是被天气和运气所左右?漠河北极村拥有全球首个北极光沉浸式体验馆——神鹿极光馆。让你告别“看天吃饭”的追光模式,360°动态呈现极光盛景,还可可联动户外观测,破解极寒观测难题,全新升级的“气象+旅游”极光预报系统,实现“追光不盲等”。
由于漠河位于祖国的最北端,占据着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每到夏至左右,便产生昼长夜短的极昼现象,晚上九时,人们仍可以在室外看书、下棋、闲庭信步。当夜幕降临到午夜一两点钟,天又开始放亮,晚霞与朝晖在东方的天宇上交相辉映,夜晚挂着黎明,阳光挽着月光,景象十分壮观,因此人们又称漠河为北极“不夜城”。

所以,还在等什么?
来黑龙江,解锁一份由国家认证的“风物地图”,感受黑龙江的文化之美和生活之美。
关注我们,带你玩转不一样的黑龙江!
部分图文来源:佳木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黑河文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