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道龙赵小荣游记《 一笔祥龙行天下 》(一0七)阆中访古记:龙凤巡阆苑 墨龙耀古城
嘉陵江畔,锦屏叠翠,一座沉淀了两千三百年岁月的古城静静矗立,这便是有“巴蜀明珠”之称的阆中古城。此地既是中国四大古城之翘楚,亦是“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山环水抱的风水格局与鳞次栉比的古建群落,让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历史的醇香。恰逢秋高气爽之时,无双道龙携祥瑞红凤踏云而来,银龙翩跹映江月,丹凤展翅拂秋阳,为这座千年古城平添了几分仙韵与灵动。
二人降落在嘉陵江畔的南津关古镇,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串联起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古镇依偎在锦屏山脚下,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曾是“护城七关”之一,亦是昔日繁华的水运码头。脚下的石板被千年风雨磨得温润,耳畔仿佛回荡着当年商船靠岸的号子与市井的喧嚣。红凤轻拂羽翼,目光掠过江边的古码头遗迹,有感而发:
“津关古渡枕江流,千载帆影逐云悠。
吊脚楼前风送韵,锦屏山畔月凝眸。
石阶印满沧桑迹,碧水载来岁月愁。
今伴神龙临胜境,江山如画醉清秋。”
道龙颔首称妙,遥指对岸:“那便是阆中古城核心区了,近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藏着八处国保、二十三处省保,堪称‘古建筑实物宝库’。”说话间,二人踏浪过江,步入古城深处。90余条街巷纵横交错,古雅厚重,青砖灰瓦的建筑既有川北民居的质朴,又融北方四合院的规整与南方园林的精巧,飞檐翘角间皆是匠心。
行至汉桓侯祠,朱红大门气势恢宏,院内古柏苍劲,张飞的塑像威严肃穆。作为三国文化的核心地标,这里留存着太多英雄传奇,恰逢景区的张飞巡城表演正在上演,将士们衣甲鲜明,旌旗招展,引得游人阵阵喝彩。红凤驻足观赏,见那表演者形神兼备,仿佛穿越千年与三国猛将隔空对话,遂赋诗云:
“桓侯祠内柏森森,虎将雄风震古今。
丈八蛇矛留胜迹,一腔忠勇照丹心。
巡城鼓角催征雁,护境威名贯蜀秦。
莫道英雄成往事,今朝凭吊忆知音。”
道龙抚掌赞叹,望着祠内的碑刻楹联,感慨道:“当年张翼德在此镇守七年,保一方平安,如今古城百姓仍感念其德。”二人信步游览,看殿宇巍峨,赏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建筑智慧。
出了桓侯祠,沿街而行,便到了中天楼。这座古城的中心地标,楼高四层,登楼远眺,整座古城尽收眼底。青瓦连片如浪,嘉陵江似玉带环绕,“风水古城”的格局清晰可见——山、水、城相依相融,宛如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道龙凭栏远眺,见山川秀美,古城静谧,诗兴大发:
“中天雄峙古城央,极目川原万里苍。
黛瓦层叠铺锦绣,清江蜿蜒抱圭璋。
风梳柳岸千丝绿,日照楼台百道光。
风水宝地钟灵秀,千年文脉自流芳。”
红凤立于身旁,俯瞰街巷中往来的游人,有身着汉服拍照的姑娘,有驻足品茶的老者,古今交融的画面温馨动人。她轻声应和:“这般景致,难怪古人愿在此结庐而居,修身养性。”
下行至贡院,这座古代科举考场保存完好,号舍整齐排列,仿佛还能嗅到当年的墨香。二人走进考场,看案几上的笔墨纸砚,想象着昔日学子挑灯夜读、奋笔疾书的场景。景区内设有“写状元卷”的体验项目,红凤取来笔墨,效仿古人写下一篇短文,字迹娟秀,引得工作人员连连称赞。道龙见状,亦提笔写下“金榜题名”四字,笔力遒劲。红凤望着贡院的飞檐,吟道:
“贡院清幽墨韵长,千年科举育贤良。
号舍寒窗凝壮志,朱笔题名耀祖光。
才俊辈出兴社稷,文脉绵延润梓桑。
今朝重拾状元梦,翰墨飘香满画堂。”
午后时分,二人前往锦屏山。这座免费的观景台是俯瞰古城全景的绝佳之处,拾级而上,沿途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刻随处可见。登顶之时,恰逢云雾散去,嘉陵江“U形大拐弯”的奇观赫然呈现,江水如玉带缠绕古城,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美不胜收。道龙望着这般壮丽景致,豪情满怀:
“锦屏叠翠接云端,俯瞰江城眼界宽。
曲水环城呈太极,群峰列阵护仙坛。
丹枫点缀秋光好,碧浪翻涌暑气残。
龙凤齐游观胜景,心随雁影到长安。”
红凤沉醉于眼前的山水画卷,轻声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阆中果然名不虚传。”二人在山顶静坐良久,看云卷云舒,听鸟鸣山幽,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静谧。
下山后,二人漫步至华光楼。这座被誉为“阆中第一楼”的古建筑临江而建,楼高五层,雕梁画栋,极为壮观。待到夜幕降临,华光楼的灯光秀如期上演,五彩灯光映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如梦似幻。古城的夜景更是迷人,青瓦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街巷中灯笼高悬,游人如织,一派繁华景象。红凤望着灯火璀璨的古城,轻声吟道:
“华光夜焕照江明,灯火千家映水横。
楼影参差摇碧浪,笙歌隐约透帘旌。
星垂平野天高远,月涌清波景澄明。
此境不输仙境好,醉中犹念阆州城。”
道龙见状,心中豪情万丈,忽有一念:“如此盛景,当留墨宝为念!”便向景区借来笔墨纸砚,在华光楼前的空地上铺开长达二米四的宣纸。围观的游客见状,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位准备挥毫的奇人。
道龙凝神静气,气运丹田,手握巨笔蘸饱浓墨,大喝一声,笔走龙蛇。只见他时而疾走如飞,时而顿挫有力,笔尖在宣纸上留下苍劲的墨迹。随着最后一笔拖尾如长龙摆尾,气势磅礴的“中华天下一笔反八拖尾龙”跃然纸上,龙字笔画遒劲,神韵兼备,拖尾长达数尺,宛如真龙盘旋,栩栩如生。
围观的游客见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人忍不住喝彩:“好字!真是神龙献瑞啊!”一位白发老者上前拱手:“先生这笔龙字,气势非凡,恰合阆中风水宝地之神韵!”随即有感而发,吟道:
“巨笔如椽写神龙,墨香满溢古城东。
银钩铁画藏风骨,凤舞龙飞贯长空。
反八拖尾呈祥瑞,一气呵成见硬功。
今朝幸睹仙人笔,从此阆中添雅风。”
一位身着汉服的姑娘看得心潮澎湃,亦提笔和诗:
“神龙挥毫落纸间,墨龙腾跃破尘寰。
笔锋横扫三千界,气势直冲九重天。
红凤相伴呈吉兆,古城有幸遇真仙。
此图当为传世宝,千古流芳颂盛年。”
旁边一位儒雅的读书人,望着龙字,联想到阆中古城的千年文脉,感慨道:
“墨龙出海映江潮,笔底风雷动九霄。
阆苑千年藏古韵,今朝一笔续风骚。
国泰民安凭龙佑,风调雨顺赖神尧。
中华儿女多奇志,敢领风骚数代骄。”
还有一位外地游客,被现场的气氛感染,即兴赋诗云:
“偶然得幸访阆中,恰逢神龙献墨踪。
笔走龙蛇惊四座,墨香飘散醉诸公。
红凤展翅添吉庆,古城焕彩沐春风。
此行不负平生愿,满载诗情画意浓。”
道龙望着眼前的墨宝,又看了看围观游客的热情,心中感慨万千。红凤立于一旁,羽翼轻拂,望着龙字与众人,吟出第八首七律:
“笔落惊鸿现巨龙,古城内外乐融融。
墨香缭绕凝祥瑞,喜气飞扬满阆中。
龙佑华夏呈康泰,凤栖宝地兆年丰。
人间自有真情在,共祝山河万代红。”
此时,月华如水,洒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嘉陵江的流水潺潺作响,仿佛在吟唱着千年的歌谣。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望着眼前的盛景,望着围观游客脸上的笑容,心中满是欣慰。道龙收起巨笔,对众人拱手道:“阆中古城,人杰地灵,今日一游,终生难忘。愿此龙字能为古城添福,为苍生祈福!”
众人再次鼓掌,纷纷与龙字合影留念。红凤望着这和谐美好的一幕,轻声道:“龙凤呈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龙佑华夏,这便是今日此行的真谛了。”
临行之际,道龙有感于阆中古城的千年底蕴与今日之盛景,挥笔写下一首古体诗,以作纪念:
阆苑仙境自古传,嘉陵江水绕城旋。
三山拱卫呈吉地,四象环周聚瑞烟。
古建巍峨藏日月,文脉绵延越千年。
今朝龙凤来巡礼,墨龙献瑞福齐天。
愿得此身长报国,风调雨顺乐耕田。
中华儿女同心聚,共谱华章续新篇。
写完,二人相视一笑,踏云而去。那幅“中华天下一笔反八拖尾龙”被景区珍藏,成为阆中古城又一道独特的风景。而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的传说,也随着嘉陵江的流水,在古城内外代代相传,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一抹更加瑰丽的色彩。阆中古城,这座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5A级景区,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接八方来客,诉说着中华大地的千年传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