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沿着岳南公路,开启了一段特别的归乡之旅。从岳溪镇出发,前往太平桥过去的谭家坝,沿途的风景与记忆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家熟悉的跃进桥。这座桥建于特殊年代——1966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岳溪公社曾改名为"跃进公社",直到1976年才恢复原名。这座桥便是在那个时期修建的,因而得名。虽然具体修建年份已难考证,但它依然静静地横跨在河面上,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继续前行,壮观的成达万高铁岳溪河大桥映入眼帘。左侧是正在紧张施工的岳溪站(也有报道称其为"开州南站")。高铁桥尚未合拢,工人们正在抓紧施工。而在高铁桥下方,静卧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古桥——金水桥。这座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的三洞拱桥,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依然默默连接着顶子山两侧的村落。

行驶在岳南公路上,这条岳溪人出门与归家的必经之路,承载了多少人深刻的人生记忆。多少人曾从这里出发,外出求学、创业;又有多少人沿着这条路,在春节或重要节日时,回到久别的故乡。从昔日的颠簸土路到如今的平整大道,它见证着家乡从沉寂走向繁荣的整个历程。

途经俊亭初级中学,这所学校的名字引人遐思——它是为纪念某位人物,还是由乡贤捐资修建?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或许能为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到达黎家坝时,童年记忆涌上心头。曾经公路两旁还是一片片农田,半山坡上零星坐落着古朴的木板房。如今,田地上已建起连片的住房,但屋后依旧是苍翠的山坡树林,门前仍是岳溪河畔绵延的良田。住在这里的老乡,你们看到家了吗?

前方就是汪家了。记忆中最深刻的,是那家汪家商店。小时候去外婆家,从南门场出发,要走很远的路,到这里歇脚时,总是眼巴巴地望着店里的凉水和琳琅满目的商品。这里,是否也藏着你的童年记忆?

有粉丝问起汪家沟里边的楼房沟,那段从龙安水库下来的引水渠倒虹管。若有知情者,不妨分享一下具体位置。

公路拐弯处,岳溪道班出现在眼前。"道班"这个词,承载着多少关于公路养护的历史记忆。小时候,这里就像一个远近皆知的地标。如今它是否还在运转?现在的公路养护又是如何进行的?这些问题都让人心生好奇。

再往前便是太平桥。这个远近皆知的地标,不知为何,从小我就有个印象:"太平桥,不太平"。或许是因为常听说这里发生的车祸。是因为道路弯急,还是其他原因,现已记不清。唯愿如今每一位经过这里的司机,都能小心驾驶,一路平安。

我们离开岳南公路主路,经过一座横跨岳溪河的小桥,前往谭家坝方向。桥这边是一片开阔的农田,河岸两侧树木茂密,郁郁葱葱。田里种植的甘蔗已近收获季节,不知是自家食用还是用于熬制红糖。这里背靠缓坡,面临岳溪河,水土肥沃,真是一片安居乐业的乐土。

电池即将耗尽,今天的行程也接近尾声。这条归乡之路,承载着太多人的记忆与情感。它静默地在这里,欢送我们远行,也迎接我们归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感谢各位一路的陪伴,我们下期再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岳溪记忆,一起聊聊那些年的旧事与变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