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这里有孔孟圣人,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有梁山水泊故事,是出英雄好汉的地方;
有微山铁道游队、羊山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教育资源;
有李太白生活、居住20多年的太白楼,有运河总督府,有铁塔寺、声远楼、清真寺、潘家大院、白家大院等等古迹!
还有微山湖这个中国比方最大的淡水湖!
还有贯穿全市的京杭大运河!
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轻重工业的制造业!
但济宁有这样丰厚的人文和生产资源,近二、三十年的发展速度如何就慢下来呢?看到这样的题目,我想说说我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要想富,先修路。
当G3高速由原先的名字"京沪高速"更名为"京台高速",将"京沪"两个字让送给临沂时,济宁经济就有了下坡路的端倪。
济宁常修的快速路、高速路、高速铁路等,大都是东西向的。
但众所周知:中国的政治中心是北京,那里有财富的分配权;中国的经济中心是上海、长三角经济圈,广东、深圳珠三角经济圈,那里快速创造着财富。
济宁修南北方向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航运水路等等,才是获得经济发展的高速通道!修东西方向的路,总给人绕路的感觉!总给人不方便的感觉!济宁人每次去北方、去南方,总感觉先要绕一个圈子!
想想济宁南边的徐州,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是不是也沾了交通发达便利的光?!
所以说:要想富,先修路是重点!修南北方向的路是重点!修免费的路是重点。
只有交通发达了,才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大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繁荣!
菏泽、聊城两市通了京九铁路也可作为一证。
二、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支撑
济宁现在的发展速度为什么落后临沂、徐州了?想想20多年前,济宁将济宁师专、济宁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等东迁日照时,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一个城市没有了高校的支撑,高科技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没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撑,经济也会缓慢下来。
我2002年去聊城大学参加培训学习,听了聊城大学校领导的介绍:说那年聊城大学有18750名在校学生,且那年聊城大学还在扩建学校、计划扩招学生。
我当时就想:这18750名在校学生,每名学生每年缴5000元学费,每年生活、学习消费5000元,就能为聊城带来两个亿的资金。这是多么稳定的招商引资!且这种招商引资年年可有,持续性特好。
再说了:每名学生还都是特聘的宣传员,无论这名学生将来走到哪里,无论这名学生将来身处什么岗位,他都不会忘了他母校的所在地聊城!他都会以聊城为傲!他都会说聊城的好!这笔广告费的投资价值永远也无法估算!
济宁与徐州相比:济宁的高校不如徐州!徐州书店的规模约是济宁的书店规模的四、五倍!
大学、书城的规模注定了济宁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注定了济宁未来经济的发展状况!
三、对济宁未来发展的建议
1、建议济宁尽最大努力发展高等教育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未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只有高等教育质量高了,人才储备充足了,科学技术才能大发展!只有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了,济宁才能留住人才,济宁的经济发展才有后劲!
济宁的高等教育发展快了,可带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可带动济宁书店、书城的发展,可促进济宁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济宁的经济发展积蓄力量。
2、建议济宁尽快修通济微高速南延至微山、至枣庄南京台高速之间的连接线;尽快建没济宁至济南、至徐州之间的高速铁路,以尽快直通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运转。
且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尽量免费,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流通。试想:当高速公路等免费,人流物流、资金流大幅度增加时,就会有客商虑及济宁交通的便利,来济宁经商创业,就会给济宁带来经济增长。这会比收过路费的利益大点吧。
济宁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请您也来献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