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邯郸,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游客纷纷走进缤纷的世界,感受季节的流转——
林梢一抹美如画
曲周的银杏林铺就“金色海洋”,西部太行的红叶绘就“生态画卷”,峰峰矿区的万亩秀林与响堂山相映成趣,丛台公园的金黄则勾勒出“家门口的诗意”……11月的邯郸,正用浓烈的色彩书写季节变换的答卷——这份色彩地图,既能看见自然的馈赠,更能读懂邯郸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与城市宜居间的平衡之道。
↑游客在曲周县经济开发区银杏种植基地游玩(无人机照片)。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郝群英 摄
“金色海洋”:银杏林海,开启置身仙境的奇幻旅行
“早上8点来的,逆光拍银杏叶特别透,风一吹像撒了把金箔。”在曲周县四疃镇千亩银杏林,来自邯郸市区的摄影爱好者程素娟举着相机,镜头里银杏树一片金黄,将曲周大地装点得如诗如画。
游客在曲周县经济开发区银杏种植基地骑行。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郝群英 摄
曲周县银杏种植基地,坐落于县城北约十公里处的曲周县经济开发区北区(四疃镇境内),自1999年种植以来,已占地800余亩,如今银杏树数量已达10万余棵。
每年10月末至11月初,是曲周县银杏种植基地最绚烂的时刻。此时,银杏林从一片碧绿转为满目生辉的金黄,仿佛是秋天的精灵将这里装点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每天,这里都会迎来上千名游客,他们纷纷驻足,沉醉于这片金黄的海洋中,感受着秋日的韵味与银杏的魅力。
今年的曲周银杏林呈现出别样的风采。林中新添了数条蜿蜒的小路与一座座精美的木亭。置身于这片银杏林,仿佛踏入了一个金色的仙境。石子铺就的小径蜿蜒曲折,宛如一条条通往“仙界”的通道;而木头搭建的凉亭,则静静地伫立在林间,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场所。漫步在“仙路”上,或是在“仙亭”里小憩, 让人有种置身于仙境之中的美妙感觉。
同样是一片金黄,丛台公园里的一排排银杏树矗立在武灵丛台西侧,金黄的枝叶与青砖灰瓦的古建筑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市民在此拍照留念。
“每周都来丛台公园拍秋景,武灵丛台的古建筑配着金黄的银杏,特别有古风韵味。”在丛台公园,65岁的市民刘守富正用相机拍摄银杏,他的相册里,已经存了20多张公园秋景照。这座承载着千年古赵记忆的古迹,如今不仅是一处文化地标,更在秋季化身为城市中的一片金色秘境。
“太行画卷”:万亩秀林,赴一场山与叶的甜蜜约会
“往响堂山石窟方向走,路边的树叶全红了,和石窟的青灰色石头衬在一起,特别有层次感。”近日,峰峰矿区的张海峰带着家人自驾,车行驶在响堂山旅游专线时,窗外的景色让他忍不住停车拍照。
图为峰峰矿区响堂山风景名胜区。 郝树华 摄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是邯郸西部太行山区的红叶季,而峰峰矿区的万亩秀林与响堂山,为这幅“太行画卷”增添了独特一笔。在峰峰矿区北部生态修复区,万亩秀林里的白蜡、元宝枫、栾树褪去翠绿,有的满树通红,有的金黄透亮,有的黄绿相间。
“今年一入春,各色品种的樱花、海棠、牡丹在次第开放,漫山遍野、百花争艳,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引得周边居民和外地游客纷纷前来。”峰峰矿区义井镇王一村党支部书记柴江华介绍,万亩秀林片区主要由鑫伯特、绿坤两个农业生态园组成,核心区占地2万多亩,主要培育各类观赏苗木,兼顾生态观光、花卉种植、中草药培育等其他业态,农民既参加劳动取得报酬,又入股获得分红。
生态赋能乡村振兴,万亩秀林不仅有“春赏海棠、秋赏红叶”的特色景观,周边的鲜花萃取切花基地、药王谷景区等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持续激活乡村旅游活力。假期时,写生、摄影爱好者们络绎不绝,这里成为人气十足的乡村旅游打卡地。沿途山货摊、小吃铺鳞次栉比,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如今专门来赏红叶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范华感慨道,以往家庭收入主要依赖种地,自秀林成为生态景区后,她摆摊经营,农闲时增添了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峰峰植物园内,大片粉黛乱子草进入盛花期,如云似雾的粉色花穗随风摇曳,与远处红叶形成“红粉相映”的别致景致,吸引大批游客驻足留影。据植物园工作人员介绍,粉黛乱子草观赏期与红叶周期高度重合,从10月底持续至11月中旬,粉色花海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热门选择,进一步丰富了当地旅游业态。
11月的邯郸,用色彩串联起自然之美与发展之变。这份藏在季节里的“色彩答卷”,既让市民感受到生态宜居的幸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冀晋萌 苏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