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诗画人生相约篁岭,喜聊文旅话题!在我们篁岭水口林有座“五显庙”,那是一处许愿之圣地。今天,我就来说说其背后的故事。
“五显”,这一神秘而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称谓,其有着丰富的别称,也叫五通,还被称作五猖,同时它还代表着五路财神。在民间信仰这个广阔天地里,五显神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婺源,作为五显崇拜的发源地,也是祖庭之所在,这一特殊的地位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婺源因为地处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是山越族人对山神崇拜的自然结果。在古代,山越民族生活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大山既是他们的生存屏障,也是他们敬畏的对象。他们认为山中有着神秘的力量,能够庇佑他们的生活、保障他们的安全、赐予他们丰收。这种对山神的崇拜逐渐演变成了对五显神的信仰,五显神仿佛就是大山神灵的具像化身。不过,其来历还是有点传奇色彩的。
相传在唐光启年间,一个平常却又不平凡的清晨,紫阳(那时叫弦高)龙井墩王瑜家的上空突然发生了奇异的景象,仿佛有祥瑞之光降临,紧接着五位神仙赫然出现在王瑜面前。这五位神仙面容和蔼却又带着一种超凡的威严,他们对王瑜说“我等庙食于斯,佑汝子孙绵延”。
这简短而又充满神秘力量的话语,让王瑜深感震撼。王瑜深知这是一种特殊的缘分和使命,于是他便和众乡邻商议,决定共同建庙供奉这五位神仙。说来也怪,自从这座庙建成之后,相传这些神果真是有求必应,相当的灵验。当地的百姓们遇到生活中的难题,无论是求子、求财、求平安,只要来到庙中虔诚祈祷,往往都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这般灵验的传说在古徽州民间口口相传,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而五显庙的香火也就越来越旺盛了。
五显神的信仰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演变。历经宋、元、明三代,这五位神仙的封号是越来越多。在封建王朝时期,统治者对民间信仰的重视和加封,往往代表着对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位神仙的名号都长达八个字,而每个的名号中又都带有“显”字,所以就正式有了“五显庙”这一称呼。这一名称的确定,不仅是对五显神信仰的一种规范和认可,更是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的体现。

时光很快流转到了现代,话说那年,备受瞩目的电视剧《欢乐颂2》在我们篁岭取景拍摄。这部电视剧以其贴近生活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其中就有谢童和关关在“五显庙”许愿的情节:在剧中,谢童和关关手牵手走进五显庙,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虔诚地向五显神许下了自己的心愿。
他们的浪漫情节与五显庙古朴庄重的氛围相互交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电视剧的热播,篁岭水口林里的“五显庙”就这样名扬天下了。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他们不仅是为了欣赏篁岭的美景,更是为了亲身感受五显庙的神秘氛围,许下自己的美好愿望。
最后,我还是来说件趣事吧!昨天下午自己在“水街”上溜达,只见一个年轻男子匆匆从身旁走过,他边走边对同伴说:我同你讲这里的“五显庙”可神着呢!去年暑假我来这里许下一个心愿,没承想不久顺利实现了,我今天就是特意来还愿的!
友友们,你还别不信,正所谓“心诚则灵”,不是有句话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吗?不过,我可不认为“五显”崇拜是什么玄学的!它历经千年传播,影响力早已波及东南亚各国,足见其生命力之繁盛啊!
好了,昨天已过“立冬”节气,可我们篁岭秋色正浓,如今我正在秋韵似火的篁岭等待大家前来许愿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