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沈巍再次将他的寻访之旅落脚到上海的星罗棋布的博物馆。这一次,他来到了位于杨浦区的中国烟草博物馆。
上海的各类博物馆相当齐全,笔者也想到了几年前曾经专门走访过上海的金融博物馆。这家行业博物馆位于浦东区工商银行的一幢楼上,一楼门市就是工行的网点,实际上是工商银行利用自己的资源办起了这家面向社会的免费博物馆,当时进去的时候,里面空无一人,馆内的展品也比较简单,但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各行各业对博物馆的重视程度。这些博物馆没有经济利益的考虑,但却彰显出上海文化丰厚的底蕴。
中国烟草博物馆由上海烟草集团拨款建造,所在的位置正是上海烟草公司所在处。所以,沈巍在开启这一次踏访时,也表达了对这些名声在外的上海知名企业的羡慕之情。

他记得小时候外公的弟弟就住在这里,所以他那时候经常和家人经过这里,所以对这一段的地理状况还是非常熟悉的。
来到博物馆,这里相当于城市的中心地段,沈威仿佛想起了童年时曾经有过的那种快乐的时光,但是这一次踏访,他的心中也带着某种忐忑不安情结,因为多次在参观纪念馆、博物馆里时所遇到的不礼貌的礼遇,在他心里多少留下了些许阴影。
在中国烟草博物馆,开始的时候访问并不顺利,工作人员以必须请示领导为名,让沈巍稍等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沈巍已经预感到会有令人不快的事情不期而至,他不得不做出某种最悲观的撤退的预期:
——对这种展馆本身就是希望宣传,它既然这样的抵触,我还不如我们就自己走,好吧?我们就撤,好吧?无所谓的事情。哎,不要每次弄出来像一个如临大敌一样的感觉,不可思议了。如果他说不行,那我们就走吧,好吧,无所谓——
然而,结果柳暗花明,超过了预期,领导下来以后对沈巍的到来相当友好,还陪同沈巍走访了展馆,用上海话与沈巍进行了亲密的交流,最后一直把他们送到博物馆的门口。

这位领导还如数家珍地向沈巍发起了一个问题,就是烟草博物馆的名字是由谁写的,这当然难不到沈巍,他说这应该是郭沫若写的。
领导遇到知音,话匣子直接就打开了,他说当时筹建的时候曾经准备邀请启功和刘炳森题写馆名,这家博物馆筹建之年,是在2000年,四年后,也就是2004年正式开馆,在博物馆筹备期间,刘炳森还健在。不过,馆方经过了一番考虑之后,还是决定采用郭沫若的集字,完成博物馆的馆名题字。

博物馆领导还邀请沈巍参观博物馆外墙的雕塑,但是沈巍以时间太紧,表示留待下一次再来参观。
总之,这一次参观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这家场馆的主题有些冷僻,但是得到的待遇却是非常热情。
不过,从沈巍的眼光看来,一个烟草的单一维度却可以是一个打开历史、打开文化、打开心灵的一扇窗户。
沈巍记91:沈巍参观中国烟草博物馆,解读烟鬼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借助烟草单维,可以看到中国的近代发展史。
前几天,沈威来到了上海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通过新闻出版这一个角度,可以看到上海是怎样在开埠之后,面对着西方的文化思潮的冲击,建立起了自己的发声机制,从而打响了中国的声音,奠定了中国强音的基础调门。
同样在烟草博物馆,沈巍也看到了烟草行业是怎样在外国企业长驱直入的压力之下,民族工业绝地崛起,面对挑战,实现了烟草行业的零的突破。他讲述道:

——因为外国烟进口,那么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外国人能做,我们中国人也能做。那么 1899 年有一个姓范的,就做了这个手工卷烟,还不是机器的手工卷烟。
中国人生产出龙珠牌卷烟,由天津作为贡品进贡过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宣统皇帝御用,也就是可能他抽过。
那么我们中国的雪茄哪里最有名?四川什邡。宅这里就讲了,就是四川中江雪茄烟。直到现在啊,这个什邡的雪茄烟也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最有名的品牌。——
可以说,一部烟草行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工业发展史的缩影,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长河中的一道闪光的支流。
二、借助烟草单维,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史
烟草行业作为主打生产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消费产品的产业链,捎带着的是集体的记忆、文化的符号、品牌的张力,保留着中国人的文化认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现代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轨迹。可以说烟草史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在博物馆里,沈巍停留在一首赋予了烟草以溢美之词的展板之前,逐字逐句进行了解读:

——历史上居然还有人为烟唱颂歌的,对吧?他是这么说,这个(烟)当然是进口的啊。
“将以解忧则有酒,”因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对吧?
“将以消渴则有茶,鼎足者谁?菰材最佳。”抽烟最好,对吧?
而且为什么?“且夫醒可以醉”,你如果你已经很清醒的时候,你抽支烟就陶醉了,陶醉了以后再抽一支,醉可醒。
“是固酒户之所宜”,就是买酒的人应该一起买烟,所以烟酒烟酒,为什么?他的意思就是喝酒喝醉了,你抽支烟马上就清醒了,对吧?
“饥可饱,饱可饥”,我觉得这个人完全是在误导,对吧?然后是“又胃神之所依”,就是你要养胃,你要多吃,实际上今天科学证明完全胡说八道,对吧?
“闲可忙,忙可闲”,抽支烟,哎呦,马上就觉得很清轻松的感觉,对吧?
“是又日用之所交资也。回观于仁草之称,而知其形世之未衰”。也是古人把这个香烟烟草称之为仁草,做得好的对人民有好处。
“我闻淡巴,颇称乐土”,就是说我听到,我闻到这个味道了,哎呀,实在就让我到神仙一样的。
“寇盗潜踪,威仪楚楚,独以史传记载阙然”。就是说那些强盗,那些大官都在历史上有记载,但是独有这个香烟,怎么人家不说它好呢?
他说“聊凭盖露以补残编”。那么我这样吧,我写一篇说香烟好的,以补历史的残缺。这位老兄要今天的话,要被人家打脸了。——

而出现在香烟文化里的那些地名、那些品牌、那些烟标,更是记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烟草在装点自己形象的时候,也动用了文化的资源,这一切也让沈魏找到了发挥的空间与余地。
三、借助烟草,可以看到内心的情感秘密
沈巍并不抽烟,但是他曾经说过,烟里面不仅仅是烟草燃烧带来的一种瘾君子的快感,一种烟鬼的痴迷,而是一种心情的寄托,一种感情的依恃,更成为一种形象的标识。

他曾经调侃自己:“应该用一句时髦的话,哥抽的不是烟,是忧愁。抽的是岁月,抽的是烦恼。”
而博物馆里面历史名人把抽烟抽出自己的经典大珈形象,也让沈巍作出了批判式的解读:
——这个就是我们历史上的大人物。所以这个照片就有误导之嫌啊。有些人保证说,那人家这么多大佬抽烟,为什么你不让我抽烟?我以后看了之后,非但我不戒烟,我还要抽更多。
这个是二战三巨头。二战三巨头都抽烟,对吧?然后科学家爱因斯坦。这个是法国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一个法国作家加缪。这个是个电影导演,你看有多少抽烟。法国思想家,荷兰画家。但是这一张,不是,不像,这是他画上去的,原画根本没有这个烟斗。啊,这是他现加上去的,他从来没画过这叼烟斗的这个画像。马克吐温拿的烟斗。然后这个呢就是年轻人最崇拜的切格瓦拉。卡斯特罗他们抽的是古巴雪茄烟。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这也是有误导之嫌。——
最近沈巍踏访纪念地和博物馆的脚步明显加快,令人目不暇接,不过这些纪念地之间有着遥相呼应的内在的联系和对应。

沈巍在它们之间仿佛是一线串珠一样,把它们的精髓串联起来,从而构成了全景式的、相互联动、互为补充的百科全书,引领着他的粉丝走进这些写在长三角土地上的无字之书,可以说沈巍的讲解是一本中国文化的导游书,也是一部感悟中国文化的入门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