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烟雨邂逅崆峒秋色,当针灸对话千年文脉,陇东南的文旅魅力在平凉这片土地上具象成可感可触的体验。11月5日至6日,“陇东南精品线路新媒体踩线”活动走进平凉,在崆峒山的康养秘境与灵台县的人文深处,解锁丝路东段的文旅新篇。
康养秘境的多重沉浸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有“道源圣地”“西来第一山”美誉。这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年平均气温6.5℃,漫步山间,清新空气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烟雨朦胧中,踩线团走进深秋的崆峒山,无人机镜头下,红黄相间的林木覆盖群山,如一幅晕染开来的水墨长卷。在古柏荫下,踩线团与游客一同跟着工作人员学练崆峒养生拳,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卓安练完后感慨:“原来武术不只是刚劲,这种慢下来的招式,打完浑身都舒展,连呼吸都变顺畅了。”一招一式间,金庸“崆峒武术,威峙西陲”的题词意境不再是纸上文字,而是化作了指尖的力道、呼吸的节奏,成为崆峒山“心静体松、意动气随”康养哲学最生动的诠释。
“康养的体验,终究要落到舌尖的滋味上。”晚餐时分,平凉红牛火锅端上桌,红白相间的牛肉纹理如雪花般细腻,下入沸腾的汤底片刻,捞出蘸上调配好的蘸料,入口鲜嫩多汁还带着淡淡奶香,有踩线团成员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牛肉口感也太惊艳了。”作为“全国首个活牛证明商标”,平凉红牛肌红蛋白与轭亚油酸含量颇高,一锅汤熬煮出的不仅是食材本味的鲜香,更藏着“补血养气”的食补智慧。
崆峒山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激活淡季旅游市场,景区打出“盲盒活动+深度拓客+线路融入”营销组合拳:线下精准对接旅行社、企事业单位,线上通过短视频、直播动态引流,结合节庆推出主题活动;同时以门票为杠杆,搭配餐饮、住宿、文创产品、养生茶等二次消费产品推出特惠套餐,既延伸了景区产业链,又让游客获得更多实惠。现下,景区淡季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游客接待量较往年同期显著提升。
在距离崆峒区百余公里的皇甫谧中医针灸传承创新示范中心,科技与传统的碰撞让踩线团眼前一亮:AI智能体验区里,游客只需几分钟就能快速生成专属健康报告;寻药体验区陈列着各类道地药材,康养产品展示区摆放着艾条、穴位贴等衍生品;一旁的体验区里,艾灸盒正袅袅冒着青烟,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冬病夏治”“穴位养生”的原理。“原来中医康养这么直观,连穴位位置、养生方法都能讲得明明白白。”有成员感叹道。作为集“中医针灸、康养理疗、文旅融合、非遗传承”于一体的示范基地,这里不仅是传承皇甫谧针灸道的重要载体,更是灵台县做大做强中医康养产业的关键项目——通过整合资源推进中医康养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让古老的针刺技艺在智能设备辅助下,以更通俗、更易接受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平凉康养名片上的重要一笔。
文物与烟火里的千年故事
平凉地处丝路咽喉,是联通中原与西域的锁钥重镇,素有“西出长安第一城”“陇上旱码头”之称。悠久的历史、便利的交通,造就了这里丰富多元的文化面貌。在道源圣地崆峒山下,平凉市博物馆内14632件馆藏文物,正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过往。
步入平凉市博物馆,东汉博山盖神兽纹铜樽格外引人注目——樽身纹饰繁缛华丽,盖上錾刻着重峦叠嶂的博山,以及龙、虎等神兽和羽人形象,细节处尽显古人巧思。馆内珍藏的5枚隋代铜虎符,更是文物价值与历史意义兼具的“镇馆之宝”。“平凉历来是屏障关中、控御西域的要地,一次性出土14枚虎符,足以见得这里当年战略地位之重要。”该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虎符不仅是古代军事制度的实物见证,更是研究隋代平凉军事状况的珍贵资料。
灵台县有着“商周文化名城・针灸养生圣地”之称。同样藏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在灵台县博物馆,49件一级文物、453件二级文物极具分量:世界最早的复合陶瓦,边缘还保留着西周工匠手工制作的痕迹,指尖拂过,仿佛能触碰到当年匠人烧制陶瓦时的温度;全国藏量最多的外文铅饼,上面的异域文字虽历经千年,仍能让人联想到丝路东段商贾往来的繁华场景。
“十四五”以来,灵台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文化创新为内核,推动文旅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品质提升,让千年古城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灵台县水泉生态商业街区的非遗食坊便是其中的缩影。在由农家院改造的农家乐里,灵台手工面师傅现场展示制作全过程:和面时手臂发力,面团在手中反复揉搓至光滑筋道;擀面时擀杖匀速滚动,面皮逐渐变薄变大,最后用刀切成细如发丝的面条。煮熟的面条捞出,浇上用酱油、醋、辣椒油调制的秘制汤汁,撒上葱花、香菜,瞬间香气扑鼻——“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的九字秘诀,在这一碗面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平凉市锚定“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目标,以崆峒山为核心,整合道文化、中医资源、武术传承,打造“问道崆峒•康养平凉”品牌矩阵。区域联动上,既积极融入陇东南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崆峒山—王母宫—皇甫谧故里—龙泉寺—莲花台—云崖寺—麦积山”旅游环线,又持续开行“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旅游专列,串联市内泾川、崇信等县区及宁夏六盘山、陕西关中平原等跨域资源,构建起“慢游、静修、颐养”的陕甘宁文旅大环线,该线路还被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评为交旅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从崆峒山的烟雨康养到灵台县的人文烟火,平凉的文旅魅力正以“康养+文化+体验”的形态持续破圈。来平凉吧,在崆峒武术的拳脚间感受道韵,在针灸传承的银针里触摸匠心,在手工面的烟火中品味温情,共赴这场跨越千年的文旅之约,见证丝路东段的文旅新篇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出属于平凉的独特答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