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哪一座城市能承载五千年文明的记忆,那就是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见证了周秦汉唐的辉煌,目睹了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如今正在关中平原上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傲然矗立着。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先后在这里建都的王朝共有13个—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它们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政权中心,并非偶然,因为西安地处中国的内陆黄河流域中部即关中平原地区,这里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及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100万年前,蓝田直立人就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半坡等原始聚落就有了城垣的样子。唐代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大都会,它的城市规划和文化影响都远播海外,日本的奈良、京都这些地方都是按照唐长安城的规制修建起来的。“长安”这个名字本身就有“长治久安”的意思,现在的西安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大都市。
西安的区位优势在中国城市里很特别,它处在内陆中心的关中平原上,是东西贯通、南北连接的关键地方,从地理角度看,西安位于中国的几何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这样的位置使得西安成了国家执行“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节点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西安的枢纽地位不仅仅表现在它的地理位置上面,而且也体现在其综合交通体系的创建当中,在这里正塑造起一个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旨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经由民航机场,高铁站以及国际港务区协同发展的形式,打造空陆相联、客货并重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成长和朝西方向打开局面时的关键地位,在更为宽广的角度来看,西安处在胡焕庸线以及亚欧大陆桥的交汇之处,这种特别的地理位置使得西安成为西部地区同东中部地区展开联系交流的核心节点,围绕着西安,3个小时飞行范围能够到达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以及主要旅游城市,5个小时左右就能基本上涵盖整个亚洲这片地方,这样的辐射能力赋予了西安发挥枢纽功能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发展之际,西安正在由一个内陆型的城市转变为向西方开放的前沿阵地,它的区位价值将会进一步提高。
西安的经济发展特点传统与现代结合,2024年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13317.78亿元,从产业来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4%、29.09%和68.51%,这是以服务为主导发展的特征,西安工业经济中汽车制造业亮眼,新能源车产量达112.43万辆是重要经济增长点,西安正在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在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等有高增长率,西安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地位不容忽视。
航空航天、 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这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西安发展速度较快,在国内航空产业实力排名上处于前列,并且西安的国际经贸合作有所改善,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达到2393.39亿元,增长了23.6%,其中对于中亚五国的进出口增长到55.7%,而中欧班列(西安)开出次数越来越多,这是一条连接中国与中亚、欧洲的重要贸易通道,科技创新给西安市经济带来新动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百分之五十点六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一直在增加当中,科技创新已成推动西安高质量前行的动力之一。
西安的交通网络建设彰显了其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北方第二大的机场,国家指定的国际航空枢纽。2025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要达到7100万人次,其中包含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800万人次。机场三期改扩建完成后会进一步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并且形成以机场为核心构建起一个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在铁路方面西安属于八大铁路枢纽城市之一,由西安出发形成的“米”字型高铁网正在加速成型当中,中欧班列(西安)开行数量明显增多,2024年的开行列数达到了4985列,辐射范围涉及整个亚欧大陆全境。
市内交通,地铁网络不断拓展,2024年有地铁8号线等4条线路投入运营,城市交通有所改善,西安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也得以推进,建成联通咸阳主城区的市政道路,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在货运体系上,西安形成“两干多支两节点”的国际铁路物流网络,支持中欧班列健康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提速,让西安成为我国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物流枢纽,陆港联动发展模式提升西安在“一带一路”中的物流枢纽地位。
西安的高等教育资源在中国西部最丰富,是科研和文教中心。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靠前,这些教育机构给城市发展赋予了很强的人才支撑,科教优势成了西安城市竞争力的关键部分,创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时候,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被推动起来,近些年来,在促进产学研融合方面,西安取得很大进步,技术合同成交额一直增长着,很多科技成果得到转移转化,西安的教育国际合作一直在加强,跟国(境)外60多所高校加深合作,吸引了大量外国学生来此学习。
尤其是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建立,使西安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交流更为密切,在人才培养方面,西安着重利用科教资源上的优势,以科技产业相融合为引领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全市研发投入强度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并且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当中,这表明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着一定的活力。而这些高校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成果产出情况存在,在应用层面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也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里面,并且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条件帮助其向前迈进了一步;这种科教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趋势正在推动着西安向着创新型城市的方向转变发展进程之中去。
西安的旅游资源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有着独特魅力,其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人文旅游景观资源。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来西安游玩必去的一个景点。古城墙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防御体系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在距离西安市不远的地方还有着面积108平方公里的大遗址—周秦汉唐四朝大型遗址保护区,这些都是陕西西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名片。西安城市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城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并将其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大片区考古新路子,加快推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进程以及开展西安城墙预防性保护等工作。
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西安背靠秦岭,面向秦川,泾、渭、灞、沣、涝等河流穿越其境内,形成独特的风景名胜。秦岭北麓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加大,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文旅融合发展,以旅游+科技+文化等多种产业融合创新出新的旅游场景和体验服务,2024年西安接待游客3.0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760亿元,旅游业发展迅猛,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际旅游合作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正在与丝绸之路上各国和地区共同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
站在西安古城墙上望去,一边是千年古塔的影子,另一边则是现代高楼大厦的天际线,这座城市很好地表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它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又充溢着发展的活力。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怎样更好地处理好保护和开发、传统与革新这些关系将会成为其重要任务之一,读者朋友们,对于这座千年古都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期待或者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