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韩国特派记者 谭福榕 陆泽楠
东宫与月池
如果说韩国哪座城市最像中国的西安古城,那就是庆州。庆州算不上韩国最喧嚣的都市,却因近千年的新罗王朝都城史,成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座承载着朝鲜半岛历史记忆的古城,东宫与月池的粼粼波光、月精桥的飞檐倒影,在暮色中悄悄串联起古今的故事。
遗迹见证王朝兴衰
东宫与月池并非两个不同的地方,而是古代新罗王宫别宫的遗迹代称。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系统性正史著作《三国史记》中记载,新罗文武王金法敏为了纪念新罗统一高句丽、百济,形成半岛统一的局面,下令在宫城里开凿象征王权的莲花池,建造象征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的人造小山,种植花草,喂养珍奇动物,作为宴请国宾与王室休闲的场所。因其邻近新罗王宫半月城,故被称为月池。
“东宫”通常是中国古代对太子居所及其代称的宫殿称谓,在韩国语境中也是类似含义。东宫建在新罗王宫的东边,同样是太子起居生活的地方,东宫的殿阁之一临海殿,就是在国家有喜事或者要接待贵宾时用来举办宴席的地方。东宫的布局遵循了新罗时期王宫建筑的典型规制,以中轴线为核心对称分布。考古发掘显示,东宫正殿遗址面积达数百平方米,地面铺设着经过精细打磨的青石板,四周散落着大量带有精美花纹的瓦当和砖块,足以想见当年建筑的宏伟与精致。
韩国政府在东宫与月池原址上修建了工艺精湛的仿古廊亭。1974年,韩国考古队对月池进行发掘,确认了其形制与《三国史记》中的记载相符,池体东西长200米、南北长180米,北部和东部边缘呈蜿蜒优美的曲线。池北与池东分布有象征巫山十二峰的景观建筑。可惜的是,现在复原的遗址仅有原规模的1/4,韩国按考古成果复原了月池的护岸石和部分建筑。如今,每当夜色渐深时,暖黄色灯光从临海殿的飞檐垂下,木结构在灯光中浮现出深浅不一的纹理。这座曾宴请贵宾的殿宇,仿佛还留存着新罗贵族的笑谈。
月池最好的参观方式是夜游。修剪整齐的草坪正中,一条石头铺就的步道上游人如织,水面倒映着殿阁的剪影。如果天气温暖,月池旁植被茂密,藤蔓攀着残损的石栏疯长,爬满了半座白色的桥栏。淡淡的月光、沿石墙铺设的暖黄色灯光,两种光影在水中交融,让人想起新罗王朝在这片土地的兴衰成败。
庆州最具代表性的复原古建筑之一月精桥
古桥倩影跨越时空
沿着东宫与月池向西南行,不到半小时便可看到一座在黑暗中也熠熠生辉的双层木结构古桥,这便是庆州最具代表性的复原古建筑之一——月精桥。月精桥横跨兄山江一条较小的支流南川,是连接古代新罗供宫城月城与南山区域的重要桥梁。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景。夜色中,这座构造精巧的木桥倒映在平静无波的南川里,泛着金红色的柔光,居住在庆尚北道的韩国人口口相传的“南川上的楼阁桥”静静伫立。
月精桥原建于新罗景德王19年,即公元760年,与其姊妹桥春阳桥并称为王都的“南门双桥”。月精桥中的“月”字,取自古代新罗王都遗址月城、月池的“月”景意象;“精”字来源则有诸多传言,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月精桥曾名“月净桥”,而精字便是从“净”字演化而来。月精桥原桥体在岁月的侵蚀中早已不见,但留存下遗址与大量记载。直到2000年前后,韩国文化遗产厅根据相关史料及此前的考古发掘成果,历时十余年在原址对该桥进行了复原,并于2018年重新对公众开放。如今游客们所见的月精桥,以其雄浑的木构架、典雅的双层屋檐横贯在南川之上,再现了古新罗时期的景象。
夜游庆州,对话古今
行走在庆州,不禁让人联想这座古都的过往,从瞻星台、东宫与月池,到南山佛教遗迹、大陵苑,再到月精桥,皆为新罗王朝散落的遗迹。王宫夜游、月下观池、桥通南山,留下一种与自然相连、与历史对话的厚重感。
于暮色下驻足月精桥上,晚风掠过桥身,凭栏远眺,月池的波光、月城遗址的残垣、南山的黑影,仿佛都跨越了历史千年的喧嚣,在一条古道、一座桥梁、一个瞬间相会。若有机会到访庆州,不妨在日落后来到这里,听古桥在木梁石墩上低语千年,任月光温柔地穿透历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