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调整,为北碚送来了华蓥山、御临河、统景温泉等一批生态“硬货”,但文旅强区的蓝图,绝非简单的地理加法。
昨日,重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落定,北碚区面积从760平方公里增至1100平方公里。新“加盟”的统景温泉、印盒李花等资源,令北碚作为中心城区“生态花园”的底色更加鲜明。
“重庆瞭望”发文直言:文旅强区呼之欲出。但这张文旅蓝图,真的只差“资源拼图”这一步吗?
截图来自:北碚文旅
01 资源大扩容,北碚文旅迎来“高光时刻”?
此次调整,北碚失去水土、蔡家等区域,却迎来华蓥山、御临河、统景温泉等优质生态资源。从资源禀赋看,北碚确实“赚了”。
原来,北碚已坐拥缙云山、北温泉、金刀峡等知名景区,以及卢作孚纪念馆、西部科学院旧址等文化地标。加上新划入的统景温泉、印盒李花等,北碚的旅游资源矩阵更加完整。
“生态花园”的定位,符合北碚在重庆中心城区中的功能分工。从资源聚集度看,北碚似乎已握有一手文旅好牌。
02 资源不等于竞争力,北碚仍需破解“过境”难题
然而,文旅强区不是资源的简单堆砌。按照中国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体系,资源禀赋只是基础,产业活力、新质动能、社会生态才是关键。
北碚目前仍面临“景点分散、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链条单一”等挑战。爬缙云山、泡北温泉、逛一逛自然博物馆,是大多数游客前往北碚的目的,人均消费偏低。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北碚在“住”、“购”和“娱”环节明显薄弱。游客来了,却带不走什么,也难有深度体验。
图源:北碚文旅
03 三条路径,助力北碚从“文旅大区”迈向“文旅强区”
在此,也为北碚文旅发展,提一些小建议:
第一,深耕“自然教育”与“研学旅行”,打造“科学自然课堂”。
北碚拥有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自然博物馆等资源,还有西南大学这样一所优质高校,可开发动植物科普、地质考察等研学路线。
瞄准亲子家庭和学生群体,将“观光地”变为“知识型目的地”,提升客群黏性与复游率。
第二,打造“嘉陵江畔·文艺生活”沉浸式体验区,推动“景点游”升级为“生活方式游”。
当前北碚的缙云山、金刚碑、统景温泉等资源相对独立。
可围绕“文艺生活”主题,将景点“串珠成链”,发展精品民宿,举办文化沙龙,让游客不仅为风景而来,更为一种生活氛围留下。
第三,推动“文旅+农业”融合,激活乡村旅游。
前段时间,西南大学的橙子卖爆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好的农产品,是有优质客群的。北碚的农业产品,还有很多。
以“缙云山麓”品牌整合静观苗木、歇马果蔬等农产品,发展田园民宿、农事体验,实现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图源:北碚文旅
04 食材已备齐,关键看“厨师”的手艺
行政区划调整为北碚送来丰富的“食材”,但能否做出一桌文旅“盛宴”,考验的是整合与运营能力。
文旅强区之路,始于资源,成于运营。北碚需从供给端创造新需求,构建“深度体验+知识获取+品质生活”的高质量文旅模式。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还想再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