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的一些村落中存在着逆序词倒装结构的地名,如圈邓家、泊于家、所陈家、马台王家、圈于家、观上冯家、稗子刘家、后山于家、西泓于家、簸箕姜家、大庄许家、沟于家等。
泊于家村新貌(2015年11月 迟新福 摄)
泊于家村位于威海市城区东南,距城区30多公里,为泊于镇政府驻地。成大路穿村而过,公路南是新楼区及旅游度假休闲区,北邻蒲湾村,东接泊南村,西与夏庄为邻,南与大林格村交界,占地面积约120公顷。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于姓由今文登市大水泊徒步迁徙至此,定居成村,因此村处于一片泊地之南,故名泊于家。
圈于家村全貌(2015年3月 于福杰 摄)
圈于家村位于威海市城区东南部25公里,泊于镇最西端,成大公路南1公里。东与金鸡山后村相连,西与崮山镇柳家庄相连,南至赵家庄,北至成大路,占地140公顷。明末,于从善从崮山镇徒步至此定居,繁衍生息成村,因村居地三面环山,把村子圈在里面,原名圈里村,后因村里99%为于姓,改名为圈于家村。
观上冯家村内街道(2015年6月 宫小瑛 摄)
观上冯家村位于乳山市冯家镇东北部,地处尼姑顶东南麓山涧谷地,西北、东南两侧为山岭,中间为缓平谷地。元朝末年,冯姓由云南迁玉虚观之南定居,取名观上冯家。
簸箕姜家村村貌(2016年8月 倪玉芳 摄)
簸箕姜家村位于乳山市区西北部。东与台依村相望,西与育黎镇邓家村接壤,南与郑家村为邻,北与羊角盘毗连。明正统八年(1443年),姜姓由峒岭迁此建村。因村民以编制簸箕为业,故得此名,后简称姜家。1980年,复称原名。
稗子刘家村村貌(2010年2月 李正堂 摄)
稗子刘家村位于乳山市白沙滩镇政府驻地东北6公里处。东靠隋崮山景区,西与王家口村毗连,南与焉家村、潘家村相邻,北依绵延起伏的梅山并与徐家镇接壤。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相传刘东山由文登鸭儿湾迁此建村。因此地洼涝稗子生长茂盛,故名稗子刘家。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李姓由现在的白沙滩镇桃村李家迁入,后焉姓由焉家村迁入。
大庄许家村海草房
大庄许家村为荣成市俚岛镇政府驻地所在地。东临大海,西邻301国道,交通较为便利。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许氏先祖许光业从成山卫迁居此地建村。因许光业排行老大,故名大庄。由于村民大多姓许,1981年,经荣成县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大庄许家。大庄许家拥有金海岸、纹石滩、海草房、渔家巷子、许家祠堂等“大庄许家人居八宝”,并建有振超展馆、海带馆。这里的海草房成排连片、错落有致,村子对158处海草房进行修缮,发展特色民宿、艺术采风和影视拍摄等旅游产业。2014年,大庄许家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来源:威海党史史志 审核:王瑛 编辑:林夕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