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国苗侗民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最多,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等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首选地之一的自治州 。
西江千户苗寨
“黔东南”:以地理方位命名,“黔”是贵州简称,该自治州位于贵州东南部,故得“黔东南”前缀。 “苗族侗族”:因区域内苗族、侗族人口占比极高(合计超40%,为主要世居少数民族),体现民族聚居特色。1956年7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定名,既明确地理区位,又凸显民族自治属性。
加榜梯田
黔东南的四大古镇通常指的是镇远古镇、隆里古镇、下司古镇和旧州古镇。以下是它们的简要介绍:
镇远古镇:位于镇远县舞阳河畔,河水呈“S”形穿城而过,远观似太极图。古镇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之一。
隆里古镇:位于锦屏县,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是一座古军事屯堡,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贬谪之地,被誉为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汉文化孤岛”。
下司古镇:位于凯里市清水江畔,有“小上海”之称,徽派建筑与西洋楼宇并存。古镇内有阳明书院等历史遗迹,古街古巷保存完好,充满了安静惬意的慢时光。
旧州古镇:位于黄平县,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是贵州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古镇内古建筑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且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民俗文化和手工艺。
这四大古镇各具特色,从镇远的大气、旧州的古朴、隆里的独特到下司的活力,共同构成了黔东南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画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