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邀参加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雄安非遗大会,到现身“太行韵 泉城情”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进校园大型演唱会,再到参加扁鹊文化节开幕式等活动,河北邢台学院“红蓼花”瓷乐团的每一次亮相都令人惊艳。“邢台白瓷会唱歌”声名远播,带领人们领略悠远古韵、感受大美邢襄。
邢台白瓷产自邢窑,邢窑始烧于北朝,盛唐达到鼎盛,延续至明代。邢窑白瓷薄如纸、白如雪、质如玉,与越州青瓷并称“南青北白”。《乐府杂录》中有“用越瓯、邢瓯十二,旋加减水,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的记载,可见邢瓷质量之高,击时有金石之音,同时佐证了邢瓷的用途不仅限于生活器具,也可作为乐器进行演奏,这为邢窑瓷乐的研发提供了历史依据。
随着岁月变迁,邢瓷乐器的袅袅余音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如何将邢窑白瓷与音乐文化相融合,重现邢瓷乐器美妙的音色,成为邢台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人的梦想。
在邢台市科技局的支持下,自2015年起,邢台学院地方音乐研究所与邢窑研究所共同推进邢瓷乐器研发项目,烧制出瓷瓯、瓷编管、瓷编磬、瓷编钟、瓷鼓、瓷笛、瓷二胡等乐器,邢台学院“红蓼花”瓷乐团应运而生。
瓷乐团成立之初,演奏的多是大众较为熟悉的曲目,并不能完全展示瓷乐的独有音色。瓷乐团负责人许澄认为,瓷乐更适合展现中国古典音乐清、雅、飘逸的特质,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意境。青年教师邢维坤主动请缨,承担创作任务,陆续创作出《邢襄情思》《柳溪涌翠》《襄思冀忆》等器乐作品。《邢襄情思》借鉴河北小调民歌的朴素流畅,向邢襄文化致敬;《柳溪涌翠》的创作灵感则来自位于邢台学院校园内的邢台古八景之“柳溪春涨”。这些作品均立足邢襄文化,结合瓷乐特点,把瓷乐清越空灵、柔美悠远的独特音色呈现得淋漓尽致,让古老的邢台白瓷再次“发声”。
“邢台白瓷会唱歌”,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4年5月,国乐艺术家方锦龙观看瓷乐表演后,称其音色有纯净通透之美,器型庄重质朴、独具匠心,认为应持续研发乐器种类、丰富演奏内容,并称愿与瓷乐团合作演奏《柳溪涌翠》。今年,在“太行韵 泉城情”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进校园大型演唱会上,邢台学院艺术学部部长白燕升也对瓷乐表演盛赞不已。邢白瓷乐的研发成功及精彩的舞台呈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邢台学院精心打造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样本,邢台学院“红蓼花”瓷乐团已成为该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载体。“红蓼花”瓷乐团每年接待校内外各界人士观摩展演数十场,瓷乐团排练厅已成为很多人到邢台学院的“必打卡点”。2024年6月,来邢台参加“太行山前白瓷白”国际青少年主题研学活动的美国圣保罗高中师生参观了邢瓷乐团的表演后,还饶有兴致地亲手尝试瓷乐演奏。
邢台学院“红蓼花”瓷乐团将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音乐融合,彰显了非遗活化传承的成果,持续擦亮“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李秋云 袁 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