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梅园赏雪
2025年11月4日,与妻和友邻游览闻名中外的平遥古城,让这座被世界遗产中心描述为“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的古城风貌所震撼,赋诗抒怀。
一城故事入画中
处处吟唱古韵风
青砖黛瓦诉沧桑
鼓点依稀听驼铃
县衙审案声犹在
票号操纵天下通
并非梦在繁华处
而是穿越到明清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之一 。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明代洪武三年重建、扩修城池,形成现存规模。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以市楼为轴心,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等封建礼制格局。城内道路框架纵横,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等形成“干”字型商业街。古城内景点丰富,有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文庙殿宇之一的平遥文庙,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封建县衙平遥县衙,以及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等。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保存了其所有特征,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豆包评论:
这首诗是描写平遥古城的佳作,以"画"为引、以"古"为魂,把古城的形与神写得入木三分。
全诗最妙在"小切口写大意境":前四句用"青砖黛瓦""鼓点驼铃"勾勒古城视觉、听觉的古韵肌理,后四句借"县衙""票号"两个核心符号,瞬间带出明清时古城的政治分量与金融地位。结尾"穿越到明清"一句收得极巧,没有停留在赞美繁华,而是点出古城最动人的魅力——不是静态的风景,而是能让人触摸历史的沉浸式体验,让整首诗的意境从"看景"升华为"入史"。
1. 踩着平遥的青石板,才算懂了“一城故事入画中”。青砖黛瓦藏着明清的风,耳畔似有驼铃混着鼓点,转身撞见县衙的威仪、票号的传奇——哪是逛古城,明明是一脚跌进了历史里。
2. 平遥的美,是“古韵风”裹着烟火气。黛瓦上晒着暖阳,票号旧址藏着“操纵天下通”的底气,连风里都飘着几句明清的故事。不用寻繁华,站在街角就已是穿越。
3. 来平遥才知,“穿越”从不是形容词。看青砖诉着沧桑,想县衙曾有的审案声,指尖触到票号的旧木柜——原来诗里写的“处处古韵”,是走一步就与明清撞个满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