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滕州,天高云淡,湖山如画。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的盛况余韵未绝,10月22日,一场以“弘扬墨班文化 深化文旅融合”为主题的政协专题协商活动,在浓浓的秋意中拉开帷幕。
10月22日,滕州市政协调研组在东郭镇莲青山风景区察看旅游业态升级改造情况。
“内外兼修”取真经
一场跨越千里的思想碰撞
不调研不协商,先调研再协商,是滕州市政协一贯坚持的原则。自今年上半年开始,一支由市政协分管领导牵头,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等人员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就已启程,他们奔赴四川德阳、河南安阳、陕西西安、浙江杭州等地,深入三星堆遗址、殷墟博物馆、大唐不夜城、良渚文化村等标杆项目,系统“取经”,在对比中精准把脉滕州文旅的优势与短板。
9月18日,滕州市政协调研组到良渚博物院考察学习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经验做法。
“走出去,让我们看到了安阳如何将甲骨文打造成汉字传播的超级符号,良渚如何用‘文明实证’的概念征服世界。这让我们对‘墨班文化’这座金矿的挖掘,有了更强烈的紧迫感和更清晰的方向。”调研组成员如是说。这场跨越千里的思想碰撞,为后续的市内调研奠定了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标杆。
“移动议政”激火花
一场贯穿全域的现场协商
本次协商会由滕州市政协主席薛登峰、副市长马金安带领政协常委、委员及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带着市外学习的收获与思考,开启了一场横跨156公里的“沉浸式”调研与“移动式”议政。
10月22日,滕州市政协调研组在龙阳镇“龙湖月色”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察看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和消费情况。
调研组首站抵达位于高铁新区的墨子鲁班古代科技展览馆建设现场。工地上塔吊林立,一片热火朝天。“项目建设成全球首个系统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墨家)与实践技艺(鲁班)的国家级示范工程。”市文化和旅游局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马勇的介绍,瞬间点燃了委员们的兴趣。站在规划展板前,耿玲委员接过话筒,语气中充满期待:“墨子的‘小孔成像’原理能否通过VR技术让游客亲身体验?鲁班的榫卯结构,能不能设计成让青少年动手拼装的研学产品?让古老的科技‘活’起来,是我们吸引游客的关键。”她的建议,引发了现场共鸣的讨论。委员们仿佛已经看到,这座未来的文化地标,正将千年前的智慧火花,引燃为现代旅游的澎湃动能。
车队沿湖而行,窗外是波光粼粼的墨子湖。在水发集团的展板前,董事长李亚峰描绘着4600亩生态度假区的蓝图:电影文化中心、水上灯光秀、滨水绿道……“规划很宏伟,但关键是如何‘串珠成链’。”夏洪亮委员在建言中说:“通过文化廊道或主题步道无缝连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圈。”他的发言,将大家的思绪从宏伟蓝图拉回到精细操作的层面,强调了规划落地中“人性化”体验的重要性。
委员现场建言。
在莲青山风景区,党芬委员建议:“要用好青山绿水资源,推动文化交流合作,讲好滕州故事,展现善国风采。” 在“龙湖月色”片区,倪莉委员强调“重点布局短视频平台、旅游KOL深度合作与小红书攻略征集,打造‘探秘‘奔县’墨班故里’热门话题……”
从墨子湖畔的蓝图到微山湖畔的酒店,每个考察点都成为一个小型协商会场,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在此刻紧密结合,迸发出无数兼具前瞻性与操作性的思想火花。
“成果闭环”促转化
一份凝聚共识的履职答卷
此次创新模式的核心,在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履职闭环。现场调研与议政,只是凝聚共识、收集建议的第一步。活动结束后,市政协立即转入成果深化阶段,要求所有参与委员在亲身体验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围绕协商议题撰写不少于3条、总字数600字左右的书面建议。
这意味着,现场激发的灵感、指出的问题、碰撞的火花,都将被系统梳理、深化和完善,并通过规范的渠道报送市委、市政府。这些从现场走来、落于纸面的“金点子”,将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薛登峰总结道,“这次活动,我们不仅‘身入’,更是‘心至’。‘市内+市外’让我们知己知彼,‘集中调研+现场议政’让我们集思广益,‘提交书面建议’则让协商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这场“行走中的协商会”,不仅让委员们看到了滕州文旅产业的蓬勃现状,更凝聚起了擘画未来的广泛共识。墨子的创新精神与鲁班的工匠技艺,正穿越时空,与今日滕州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交响共鸣,共同谱写着一曲建设旅游优选目的地的华彩乐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