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至6日,屯堡文化采访行先后走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的隆里古城和安顺市的旧州古镇。

采风团在锦屏隆里古城参观。
走在隆里古城斑驳的青石板路上,望着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军事城堡格局,或是置身旧州古镇,看那些依然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的屯堡后裔,历史的层叠感扑面而来。在这趟探寻之旅中,自媒体博主孟丹庆与记者分享了他在贵州历史文化传播上的实践与思考。
“一名从书斋走向屏幕的主播”是孟丹庆给自己的定位。他的账号虽只运营了一年多,但背后是长达二十年来对贵州历史文化的潜心研究。目前,孟丹庆的“精读贵州”已发布两三百期视频,内容既追求系统性又兼顾趣味性:既有从旧石器时代开篇的“酸汤煮史”系列,也涵盖方言趣谈、家族史、景区故事等贴近大众的话题,其中“为何贵州话称假货为‘茶叶’”等内容更受年轻观众关注。

孟丹庆(中)在隆里古城采风。
“大众对学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有限,部分宣传内容存在隔阂甚至误读。”孟丹庆表示,他希望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真实、有据可考的贵州历史文化。他坚守“真品味”原则,尤其在贵州明代以前历史记载稀缺模糊的情况下,格外重视通过考古发现与史料发掘开展严谨考证。
漫步在隆里古城的巷道间,或是观察旧州古镇里身着传统服饰的居民,孟丹庆对贵州文化特性的理解愈发具象。在孟丹庆看来,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宜简单定论,而贵州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正是其多元融合与动态发展。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隆里古城。
孟丹庆认为,贵州的文化融合有两条主线:一是自汉代以来中原主流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持续互动;二是周边不同文化区在贵州地域内的相互影响。站在这些古老的古镇中,更能感受到这种文化层叠与交融的厚重。
“此次探访的隆里古城和旧州古镇,正是这种历史进程的活态见证。”孟丹庆说,屯堡作为明代的军事屯田据点,形式并非贵州独有,但贵州特殊的地理与历史条件使其得以罕见地完整保存,这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融合的代表性案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蔚 赵珊珊
编辑 张婷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