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于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乎民生福祉与城市未来走向。近年来,北京街巷悄然蝶变,传统市场转型商业综合体,工厂旧址变身文化空间,闲置空地化作休闲“绿洲”。为生动呈现北京城市更新成果,本刊特推出原创专栏“京味儿更新局”,我们将深入胡同巷陌、工业厂区、商业地标,用镜头与文字,讲述城市更新背后的动人故事。
走进海淀老厂房
唤醒航天记忆
在北京海淀的街巷深处,藏着一处承载着共和国航天梦想的圣地——北京卫星制造厂。这里曾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见证了无数航天人的奋斗与荣光。如今,这座有着辉煌历史的厂房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焕发新生,以文创园的身份免费向公众开放,既保留了厚重的工业底蕴和航天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商业与文创活力,成为市民避暑纳凉、感受航天文化的又一好去处。
航天圣地的华丽转身
工业遗存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的更新改造,是城市发展从工业时代迈向创新时代的一个缩影。这里曾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摇篮,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印记。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片承载着特殊记忆的工业遗存何去何从,曾引发广泛关注。
在城市更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团队选择了保留与创新并重的改造路径。园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工业肌理,红砖厂房、钢结构桁架、老式门窗等元素都被精心修复并融入新的空间设计中。同时,通过引入现代建筑语言和航天主题元素,让老厂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没想到吧,这可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现在重新装修成了文创园,关键还免费开放。”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感叹道。这种将重大工业遗产转化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做法,不仅保护了城市记忆,更让航天文化走近普通百姓,开创了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新模式。
航天主题打卡点
沉浸式体验航天文化
科技园内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航天主题打卡点,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沉浸式感受航天文化的魅力。
必打卡的当属园区中央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这可是这儿的特色,一比一还原东方红卫星。这个精确复制的模型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游客可以顺着楼梯爬上去,俯瞰整个园区的风景,在登高望远的同时,仿佛也能感受到当年航天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那份情怀。
功勋大道和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厂区原有的建筑风格,斑驳的红砖墙、老式的路灯、蜿蜒的铁轨,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历史文化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展示了北京卫星制造厂从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让游客在漫步中了解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史。
园内散落的超级可爱的太空服小人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对象,这些充满设计感的艺术装置,既活泼了园区氛围,又以轻松的方式传播了航天文化。
“两弹一星”主题展
穿越时空的航天之旅
“两弹一星”海淀主题展位于园区核心位置,已成为科技园的文化灵魂。
展览面积庞大,分为上下两层、四个展区,通过300多张历史照片和108件珍贵展品,将“两弹一星”背后的故事讲述得明明白白。展览不仅注重历史资料的展示,更强调互动体验,游客可以模拟体验空间站互动,深入了解龙华一号工作原理,在亲身参与中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这儿经常有不少人带着孩子专门来这儿参观,既能玩又能学,深入了解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真挺值当的。”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家长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展览方式,让深奥的航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绝佳场所。
特色商业配套
文艺与美食并存
逛累了,园区内多家特色小店为游客提供了休憩的好去处。
文惠书园是爱书人的天堂,门口的老书墙特别复古,里面专门设立了旧书区,来这转转没准真能淘到惊喜呢。这家将旧书与文创结合的书店,以其独特的文艺气质成为园区内的一处静谧之地。
咖啡爱好者在这里也能找到心仪之所。snowpeak将咖啡和露营结合到一块儿,搭起了室外帐篷,在二楼露台喝咖啡超有氛围感。这种创新业态融合了都市生活与户外体验,深受年轻人喜爱。CENCHICAFE汵奇咖啡以圆拱形设计搭配着极简风,设计感拉满的航天工业风设计独树一帜。
餐饮选择同样丰富多样。北平机器当然不会出错啦,老牌精酿啤酒店,大口吃肉带劲得很。而经典美式风格老友记主题餐厅的出现,更是美剧粉丝们线下打卡的首选。
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
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的转变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的转型,是城市更新的一次成功实践。它打破了传统工业区改造的思维定式,不是简单地推倒重建,也不是单纯地保护封存,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工业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种更新模式实现了多重价值,既保护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又传承了宝贵的航天精神;既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文化休闲空间的需求,又促进了区域商业活力的提升;既尊重了场地的历史记忆,又注入了当代生活美学。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的焕新,为城市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它证明,老厂房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工业遗产不是冰冷的建筑物,而是可以融入现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不断深入,这种注重文化传承、生态友好、民生导向的更新模式将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的成功转型,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既能躲开人群,还能放松休闲”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它探索出了一条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品质提升相结合的新路径,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这座曾经的航天圣地,正以全新的姿态,继续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文 | 杨雅文
摄影 | 张璐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