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四十八景中,幕府山一带的“幕燕风景区”就占了六景,幕府登高、达摩古洞、永济江流、化龙丽地、嘉善闻经和燕矶夕照,其中“嘉善闻经”,便是其中的一景。
幕府山,山峦延绵起伏,横贯于南京长江南岸边的丘陵山脉,西起上元门,东至燕子矶,长约5.50公里,宽约800米,主峰高约190米。嘉善闻经,说的是曾经位于幕府山东南侧铁石岗附近的嘉善寺。
嘉善闻经,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民国徐寿卿编《金陵四十八景全图》和清代徐上添编《金陵四十八景》中的第二十景“嘉善闻经”,清代高岑编《金陵四十景图》中的第三十七景“嘉善寺”;明代朱之蕃编《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中的第二十九景“嘉善石壁”;说的都是“嘉善寺”。
明代朱之蕃编《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第二十九景“嘉善石壁”中记载,“嘉善石壁。在府治东神策门外三里,入寺径道甚幽,殿后巨石壁立,拆裂处仰视天光仅露一线,碧藓萦徊,青松茂密,登陟为艰。石前有观音阁,阁前更一巨石中立,石上有亭,由傍径度石梁,可登四望,峰峦坏拱,真幽胜之所”。又云,“岩壑迴还入更幽,五丁应为剖丹丘。天容一线从窥隙,石磴千盘纵胜游。皎日穿林惊闪烁,罡风振谷听飕飀。禅龛病足频投憩,更欲攀跻最上头”。
清代高岑编《金陵四十景图》第三十七景“嘉善寺”中记载,“嘉善寺,在府治东神策门外三里,入寺径道甚幽,殿后巨石壁上,折裂处仰视天光仅露一线,石前有观音阁,阁前一巨石中立,石有亭,由傍径度石梁可登。真幽胜之奇地也。”
清代徐上添编《金陵四十八景》第二十景“嘉善闻经”中记载,“嘉善闻经,在府治东神策门外三里。入寺曲径通幽,殿后巨石壁立,偪仄之处,仰视天光仅露一线。上有石佛、观音诸阁,阁前一巨石中立,石上复建一亭,由旁迳以达石梁,曲折皆通,真寻幽之奇境也。今石尚存,而殿宇荒芜矣。”
民国徐寿卿编《金陵四十八景全图》第二十景“嘉善闻经”中记载,“是寺也,在神策门外三里许,寺内曲径通幽,殿后巨石壁立,偪仄之处仰视天光仅露一线。上有石佛、观音诸阁,阁一巨石中立,上复建一亭,由旁迳以达石梁,曲折皆通,真寻幽之奇境也。今石尚存,而殿宇荒芜矣。”
陈作仪亦绘有《金陵四十八景》之“嘉善寺”,题记云,“嘉善寺,在府治西神策门外,明时所造,上有千佛阁、一线天诸胜”。
嘉善寺的景色,不仅有梵音阵阵,还有巨石壁立。
朱之蕃的《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之“嘉善石壁”图像中,可以看见这样的一幅画面:寺庙在蜿蜒起伏的山峰下,前后三重殿堂,四周围合廊庑,门前有放生池,周围绿树成荫,农田阡陌纵横,一片田园风光。寺庙旁的数十级石阶之上的高台,有观音阁。阁后有巨石,中峰裂开,仅透出一线天光,此乃“一线天”,石上有“天窍”二字;石壁前另有巨石,顶部平坦,数人坐卧于石上……
嘉善寺,位于幕府山南,明代正统年间(1436年至1449年)僧人法通所建。
明代葛寅亮撰《金陵梵刹志》卷二十七中记载,“苍云崖嘉善寺,在郭外,南去所统天界寺三十五里,神策门五里,北城牧马所铁石山地。相传是达摩渡江处,山椒有石佛阁,建立不知何代。正统间,僧法通见而挂锡,因建寺,奏赐今额。山深树古,垂藤絓壁,有苍云崖,砑欲堕,奇怪异状,一阁开棂临其左。有一线天,云穿霞漏,岩壑之幽绝者”。殿堂有“天王殿,三楹。大佛殿,三楹。佛堂,二楹。苍云阁,三楹。方丈,五楹。僧院,六房。基址十五亩,东至章汝洪山,南至王一江民田,西至官路,北至铁石岗”。山水有,“一线天,山后有石壁如屏,高峙霞表,中圻裂,视天光仅露一线,故名”。“苍云崖,崖前有平石,突起如拳,围可数丈。焦太史移阁于山左,向崖开牗,而石之奇得坐赏焉”。
明代郑宣化(南吏部考功郎)于万历5年撰《重修嘉善寺记略》中云,“英庙时,有祖堂僧法通者来游铁石山,见山西椒有石佛庵,庵不知其何自始,幽深秀阻,人言达摩曾此渡江处,因挂锡焉。访者来,通为说法,皈依者众,区隘莫能容。通捐赀兼募,买山为住锡,计无量殿、天王殿、观音殿、法堂以次修举。讫工,如京师,通政使李公锡为引奏,制曰:‘与做敕赐嘉善寺。’正统八年二月十五日也,嘉靖间,殿堂圮坏,金像露顶而坐。住持大智募于十方,支颓缉窳如初。未几,湿渍蚁啮,不二十年,支缉者腐败且半。松为住持,思缵先绩,复募而重修之,于是寺复焕然增新,视崇化、幕府独擅雅胜矣。”
明代《南京都察院志》卷二十三中记载,“嘉善寺。古迹一线天,正统八年敕赐有碑文,坐落神策门外,留守后卫地方。”
明代孙应岳撰《金陵选胜》卷八中记载,“嘉善寺,出神策门五里许,相传达摩渡江处。山椒有石佛阁,崖深树古,垂藤絓壁,苍云崖岈欲坠,奇怪异状。一阁开棂,临其左有一线天,云穿霞漏,岩壑之幽绝者。近日重修,益增奇胜,文人匠心,真夺天巧矣。”
清代《江南通志》卷四十三中记载,“嘉善寺,在府铁石山。明正统中,僧法通建寺,赐额。山椒有石佛阁,苍云崖,一线天,奇石绮错,崖壑幽胜,焦竑为记。”
清代金鏊撰《金陵待徵录》中记载,“嘉善寺,有磐石,正方,在石壁旁别而特立,焦弱侯为文纪之。又云,窍石竦立如人,众窍纷如,山雨欲来,云缕缕出。”
嘉善寺,至民国时期尚在。朱偰撰《金陵古迹图考》中记载,“南接铁石岗,有石佛阁,嘉善寺在焉。有苍云崖,最为幽胜。明焦竑题字摩壁上,乱石撑空,谽谺欲坠,两崖间旧有屋,石上镌观音(面部毁)及散财童子(颇为生动),有碑,刻‘万历丁未(1607)秋建,明年二月成’。又有云窍石,竦立如人,众窍纷如,山雨欲来,云缕缕出,洵奇观也。”
1842年8月,英军在嘉善寺附近掠夺财物,遭到寺僧和当地百姓群起驱赶,使其不敢再至。民国初年,嘉善寺曾经成为无家可归的孤儿收容地;1937年12月,嘉善寺的房屋、财物等被日军焚毁,其中包括房屋九间,佛像三尊,法器两堂以及家具和粮食等。
2002年出版的《栖霞区志》中记载,“嘉善寺,位于幕府山南。为明代中刹,现无存。”曾经的嘉善寺,应该位于如今铁石岗、窑上村一带。
较之寺院的诵经声,人们似乎更加关注的是寺院周围的景色,尤其是那耸立的巨石。嘉善寺的石壁,在明代文人们的眼中,真的是奇异之景。“金陵古佳丽地,而北郊为最,非独湖山秀映,为选胜者所耽游,抑亦车马声疏,实栖真者所乐就也。而嘉善又独居其胜,彼其瞻钟阜,枕大江,俯澄湖,挟幕府,窥天石壁,凿自五丁,满地藤萝,幽参二酉(焦竑《重修嘉善寺募缘疏》)”;“而以岩石胜者,嘉善寺苍云崖为最。诸石森列,奇势迭出,或盘坳突怒如灵丘,或端严挺立如正士,或缜而润如玨壁,或廉而刿如剑戟,或蹲如怪兽,或削如横几。至其攒簇而辐辏,深静而窈窕,行之而临下若谷,望之而窥天于隙,晴雨异状,烟霞弄色,虽非闳巨之观,而百仞一拳,千里一瞬,达者有真赏焉(焦竑《嘉善寺苍云崖修葺疏》)”……
明代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所列“登览”之处,城外近郊的十四处中,便有“嘉善寺之一线天”,“巨石中立,石上有亭,由傍径度石梁,可登四望,峰峦坏拱,真幽胜之所”。文人墨客们为嘉善寺的石壁,留下了诸多的诗词文章。
【明代】焦竑《嘉善寺石壁》
平生寡所营,幽期在林壑。及辰访云根,巾车荫兰薄。
山阻觉径纡,苔滑嫌足弱。危岭罥绿萝,空庭下鸟雀。
崖倾石欲坠,涧折泉如约。一线喜披豁,双壁惊峭崿。
行看岩腹穿,坐知谷口拓。朋侪笑相顾,文酒时间作。
风徽结篇翰,啸傲寄杯勺。谁言赏心迟,投老幸可托。
【明代】杜士全《嘉善石壁》
廻环僻径转清幽,巨径何年劈古丘。一线天开容客到,千盘磴险倦人游。
虹飞云际光成彩,风入松来韵自飗。徙倚孤亭凝望久,不妨徐待月当头。
【明代】顾璘《嘉善寺观石壁》
苍石斲苍云,谁遗空山里。藤萝覆细路,披烟得奇诡。
巉岩负龙脊,岈露鳌齿。修竹照人清,幽花傍泉紫。
树古走危根,欲断不可止。金陵百名胜,无地可胜此。
老禅堕贪痴,秘匿胡乃尔。天地终劫灰,况我二三子。取笏端下拜,托交自今始。
【明代】陈所蕴《嘉善寺石壁》
出郭探幽奇,驱车诣长薄。襌林一片石,绝壁耸虚壑。
既疑巨灵擘,复类鬼斧凿。俯临百仞崖,飞度千寻阁。
斗酒此盘桓,与子聊斟酌。人生会有尽,奈何苦羁缚。愿言解徽纆,负耒采灵药。
【明代】顾起元《一线天石》在嘉善寺
石天分一线,疑自五丁开。日射玲珑入,云穿岞崿来。
夕岚廻翠鸟,春气转青苔。何处容高卧,支筇首重来。
【明代】湛若水《游嘉善寺题后峒石壁》
飞空片片如鸿翼,盈盈仙掌尘凡隔。怪石幽崖鬼所擘,不然亦是雷霆劈。
女娲补天炼五色,混沌劳攘谁开辟。七日凿死天亦戚,因思五岳本同根,浑沦直赖回天力。
重看宇宙还完全,归去登歌盘古石。
【明代】林古度《嘉善寺》
古寺壑中好,到来真是禅。松声流夜雨,草色积春烟。
钟仆无鸣日,碑残不记年。却因荒寂意,与客更留连。
【明代】欧大任《嘉善寺》
仙人台近瞰中峰,西涧招提万树松。岂有支公谈白马,杖藜吾自听山钟。
【明代】王象晋《嘉善石壁》
幽径郁微茫,地偏兴自扬。平芜苔藓合,远岫薜萝苍。
山罅觇天小,石梁引路长。嚣尘迥不到,仿佛在羲皇。
嘉善寺周围的环境十分优美,幽静的山林,奇特的地貌,庄严的古刹……,到了清代末年,虽说“今石尚存,而殿宇荒芜矣”,但此时画中的石壁,似乎变成了耸立的山石,殿宇依旧庄严,“嘉善石壁”,却成了“嘉善闻经”。
【清代】周宝偀《嘉善寺》
石壁撑空起,岩花自占春。为寻云际寺,且作入山人。
采药过仙境,听泉遍野津。偶然与僧话,心迹觉离尘。
【清代】甘鹤年《登嘉善寺苍云崖访焦澹园石刻》
别有苍凉境,阴云奄不销。危崖撑太古,遗迹问前朝。
石怪迎人立,花疏著雨凋。且从兰若憩,煮茗话逍遥。
如今的幕府山南,铁石岗下,窑上村中,已经没有了悠悠钟声,袅袅香烟,阵阵梵音,重重殿宇……,“嘉善闻经”,在铁石岗、窑上村一带,有一条“闻经路”,2024年12月命名,长234米,宽16米,西北起水吉路,东南止景窑路。
“幕府创新小镇”草坪,一块石基上的玻璃罩中,有“窑上村龟趺座”。此石刻原先在窑上村139号长安汽车公司院内,长5.30米,宽1.00米,高0.80米,为明代墓葬龟趺,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厂区后面幕府山出土,后移入园区内安放。2014年6月列入南京市鼓楼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一说为嘉善寺遗物。
观石,还是“闻经”?“石佛总无言,经从何处听。惟有一线天,心孔若可印(汤濂《嘉善听经》)”。可如今,“一线天”,又在何处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