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环行荆州古城,四个古城门中,东、南偏于繁华热闹,西、北则略显僻静,而其中又以西门最是冷清。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来打卡的时候刚好碰到有段内环南路正在施工的缘故。在城门中穿梭了个来回,只感觉郁郁葱葱的氛围和连绵的城墙相互掩映,倒是显得更加门可罗雀起来。


稍作了解,西门又名“安澜门”,古称“龙山门”,是荆州古城现存的六座清代城门之一。据说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特大洪水曾冲毁原西门,导致万余民众遇难。于是灾后,乾隆帝便钦命大学士阿桂主持重建工程,将城门基址内缩十余丈并抬高地基防洪,最终于1789年竣工,定名“安澜门”,取“安定水患”之意。


重建后的安澜门采用主城台与箭楼城台合围的瓮城形制,现存内券门洞高6.6米,保留有乾隆二十四年题写的石匾。作为清代防洪工程的代表,其瓮城设计同样也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大智慧。现在已是荆州城墙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展示点,游客在这里可以登临城台俯瞰护城河,感受“水城共生”的历史脉络。


可惜我“目不识丁”,在前面攀登参观了南门和航拍东门北门之后,当时便有点自以为是了,以为它们无论结构还是布局都大同小异,所以并没再提起登楼观景和探秘寻踪的兴趣,倒是跟相关的人文古迹“擦肩而过”了。


让我更加意外的是,相较于其它,安澜门好像才是荆州古城传说故事最多的地方。比如门外约一公里处,就有“白龙潭”和“青龙潭”两处龙潭,传说中白龙与青龙曾在此争斗,最终化为潭水守护荆州。当地至今流传着关于二龙显灵、庇佑百姓的故事;又比如城台上原有的“九阳楼”(现仅存台基),据传因楼顶供奉九尊铜像得名,象征“九阳启泰”,是清代荆州文人雅集之地。

图文原创: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关注和赞赏,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欢迎有正义感的网友读者看见“盗版”向内容平台举报和投诉。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如果你到荆州古城旅游,在体验过东门的嘈杂和南门的喧嚣后,很应该到再到西门来感受一下什么叫静谧的魅力。尤其它紧挨着三国公园和荆州博物馆,到此一游是非常值当的。如果不是自驾游,也可以乘坐地当地的19路、103路和古城环城旅游专线直达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