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色煤城”到“绿色美城”,焦作的转型之路是资源型城市的样板,当大家聊起河南最有潜力的城市时,想到最多的往往是洛阳、南阳这些热门城市,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位于河南西北角的“黑马”。焦作的成功转型让它成了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样本,还得到了国务院督查激励。
焦作处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方靠着太行山和山西省相连,南方挨着黄河同郑州、洛阳遥相对望。这个城市总共占地40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大概352万,管辖范围包括四个区、四个县以及两个县级市,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拥有三千年的建城历史,古时被称为山阳、怀州或者怀庆府。
这里曾经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之一,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在这里留存,见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历史上焦作还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堉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故里,“竹林七贤”在此聚会,汉献帝归隐于此。
焦作城市发展是从煤炭资源型城市向多元现代城市的转变,曾是闻名中外的“百年煤城”,1898年英国福公司在焦作开办煤矿,新中国成立后累计为国家输送3亿多吨优质无烟煤。随着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实现从“地下挖煤”到“地上生金”的华丽转身,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样本。
焦作的区位优势十分独特,它位于中国南北交汇之处、东西结合之点,是中原地区通往山西高原的关键通道,身为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焦作属于中原城市群以及豫晋交界区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并且还是河南米字形高铁网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的天然优势。焦作是郑州都市圈最早加入的“1+4”组成城市之一,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处于重要地位,随着郑焦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焦作正越来越多地接受到郑州辐射带动所带来的好处,并且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共赢。
. 黄河穿过焦作南面,太行山横在它的北边,这样的靠山临水环境既雕琢出美丽的自然景致,又给城市发展赋予了诸多生态资产和旅游资本,焦作处在晋豫两省交接之处,乃豫西北地区关键的物资汇集之地,自古以来便是买卖来往的重要枢纽。
焦作的经济转型发展成果累累,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69.2亿元,增长率为5.4%,焦作为全国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摸爬滚打走出了一条新路子,“黑”转“绿”,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
焦作工业基础雄厚,是河南省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全省最早使用自来水、电灯,第一个发电厂、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第一条铁路。目前拥有41个工业门类中的38个行业大类,是我国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铝工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近些年来,焦作一直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作主攻方向来抓,重点打造“3+13+N”条产业链群,新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以及汽车零部件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新能源、新材料还有电子信息这些新兴产业也迅速成长起来。
六氟磷酸锂、 钛白粉等21种工业产品产销量全球第一,手机摄像头马达、无碳复写纸等13个工业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焦作的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省第3位,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82%。龙佰集团、多氟多等行业创新领军企业不断涌现,助力焦作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焦作属于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互相衔接的便捷高效的网络。全市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8271公里,交通密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给经济发展给予强力支撑,铁路方面,焦作有7条铁路线路,包含两条高速铁路—太焦高铁和郑焦城际铁路以及5条普速铁路,即太焦铁路、焦柳铁路等,铁路长度共计211.6公里。
郑焦城际铁路通车之后,焦作进入了郑州半小时经济圈之中,与省会的联系越发密切起来,焦作属于河南米字型高铁网络的关键节点城市之一,经由高铁能够直达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深圳等主要大城市。
公路网络发达,“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晋新高速、菏宝高速、二广高速、焦唐高速、郑云高速)建成,全市公路总里程8060公里,路网密度198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倍。现有3座黄河公路大桥连通黄河南北岸,5座在建,未来将形成8座黄河公路大桥布局,强化与郑州洛阳的交通联系。
焦作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上取得成效,交通运输部授予其“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称号,全市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均为100%,城乡统筹发展与乡村振兴有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焦作的高等教育体系给城市发展赋予了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搜索结果里并没有详细列出焦作所有的高等院校信息,不过能够确定焦作存在完整的人才培养系统,焦作是一座重视创新和人才的城市,它的教育资源正在持续改进当中,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焦作市推进“345”创新行动,营造人才生态,高效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近年来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7331人,为城市转型注入新鲜血液,对人才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焦作在高教和人才培养上的努力。
焦作还同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展开合作,创建研发平台,与省科学院联手打造的中试基地成了一个应用研究,小试,中试,成果转换以及科技孵化为一体的综合创新平台,这种产学研融合的做法推动了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增强了城市的创新能力。
焦作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八百里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焦作,九曲黄河在这里出山入川,造就了雄奇秀美的山水风光。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3家5A级景区,46家A级以上景区,形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焦作旅游的金字招牌,有别具一格的峡谷风光和丰富的水景,云台山四季美景各有不同,春天看山花烂漫、夏天看天瀑飞流直下、秋天赏红叶似火、冬天看冰挂晶莹剔透,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云台山被列入全国十大人气景区之一,成为带动整个焦作旅游业发展的一头“牛”。
焦作人文旅游资源也很丰富,这里孕育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太极拳流传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并形成了陈、杨、武、吴、孙、和等流派,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此外还有“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人民胜利渠等治黄历史上的代表性建筑。
焦作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数量分别居全省第4和第1位。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焦作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正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现在的焦作,早已褪去了“煤城”这个旧标签,开启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在这座城市的街头走一走,能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劲头:年轻人在创业、商户们在拼搏、教育机构也在培养未来的栋梁。这座城市正以实干争先的姿态迈着坚实的步伐,投身到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的火热实践中去,你看好这座转型之城的未来吗?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感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